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巴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liàng) 朗(rùn) 分(qí) 狭(ài)
B: 托(hōng) 抖(sǒu) 蓄(chǔ) 啬(lǐn)
C: 临(lì) 憔(cuì) 缈(piāo) 求(yāng)
D: 跄(liàng) 护(pì) 粼(lín) 得其所(gè)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的人。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D: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能勾摄恶人的魂魄。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的巨人形象。
B: 《孙权劝学》选自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选自《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欲熏心的商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作为老师的我,在学习上对你的一切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
D: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师,在学生心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
B: 源自广西南宁一小哥的网络词汇“蓝瘦香菇”一时爆红网络,又很快杳无音讯了。
C: 我看到一些家长纵容孩子攀枝折花、乱刻乱画,颇不以为然
D: 要想领略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切不可浮光掠影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7、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闷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óng)杂的观众的心上。
B: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jū)而生活。
C: 我海军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绝对不是为了(chěng)强,而是在自己的领海例行公事。
D: 它沉(mǐ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底部来。
8、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蹒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飓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 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 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10、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进入初三,繁的作业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如果你心无旁、孜孜不倦地学习,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化苦为乐,以气冲牛之势“披荆斩”,那么你一定能够乘长风,破巨浪,迎来美好绚烂的明天。


A: rǒng wù dǒu jí
B: chén máo dòu jì
C: chén máo dǒu cì
D: rǒng wù dòu c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作者王安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唐代的两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指出其作用。(对每句诗都要从写法和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 3 )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以下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座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嗅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勒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獬,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乃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渠:它。此处指虎。②张岱: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常回忆美好往事。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有 火 燎 数 十 把 大 盗 百 余 人 过 张 公 岭 不 知 出 何 地?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月出去________

期难再得________

山叫喊耳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 4 )【甲】文画线句能否改为“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亦如藻、荐于水中交横”?为什么?
( 5 )两篇赏月小品文,读来都有“趣”,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两文“趣”之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只管向前跑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运动员们的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希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的。”
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前还有20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32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面对记者蜂拥而至的话筒,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没错,在大千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 1 )请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试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作用。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 3 )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 4 )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 5 )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 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________

④多人敬惜字纸。

( 2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下腰去,恭恭敬敬起来,用手掌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 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 4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娱情山水,带给你惬意的感觉;沐浴真情,带给你温馨的感觉;遨游学海,带给你充实的感觉;悦纳他人,带给你包容的感觉……生活中的感觉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它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总会给你自信,让你幸福,促你顿悟,伴你成长……

请以“有一种感觉叫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