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衡阳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不能以书会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

②没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

③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④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

⑤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

A: ②①⑤④③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⑤①④③
2、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
C: 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文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 侯建,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贯崇山峻岭之巅的长城,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华夏子孙不屈不(ráo)的精神!
B: 夏天到了,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qián)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聒燥不已。
C: 读书不可存心(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D: 中国诗坛人才辈出 , 凭借诗作平步青云的诗人不少,但郁郁不得志的也(shuò)见不鲜,令人叹惋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应和 慈善 央求 翻来复去
B: 絮叨 取诀 宽敞 水波鳞鳞
C: 感慨 吝啬 草垛 人迹罕至
D: 奥密 徘徊 轻婕 美不胜收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凉là 哽yè 伶利 油然而生
B: 梦huàn 酒脱 禁jī 记忆尤新
C: 绿nèn 注níng 祈祷 刨根究底
D: 诠释 归shěng 时chà 无动与衷
7、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 问询 寤寐 落英缤纷 因式象形
B: 珮环 箬篷 佁然自乐 辗转反侧
C: 篁竹 叹惋 蒙络摇缀 阡陌交通
D: 篆章 溯回 悄怆幽邃 袒胸露乳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C: 《〈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
D: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9、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为下面问题选择正确选项。
( 1 )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指仁、义、智、信、( )
A: 忠
B: 尊
C: 礼
D: 诚
( 2 )被鲁迅称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并被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视为远祖的是(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茨威格
D: 莫泊桑
( 3 )被称为“诗家夫子”的是( )
A: 杜甫
B: 王昌龄
C: 陆游
D: 李商隐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来自21个经济体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工商界人士参会,各经济体领导人进行了________。

②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________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③我市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努力________教师发展五级培养平台。


A: 沟通 庄重 搭建
B: 勾通 庄重 建设
C: 沟通 隆重 搭建
D: 勾通 隆重 建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乙)御街行

[宋] 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 1 )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词都是上片绘景,下片抒写怀旧之情。
B: 甲词“天淡银河垂地”用简练的语言勾画出春夜空旷的天宇。
C: 甲词下片“枕头欹斜”写出了主人公倚枕对灯寂然凝视状态。
D: 乙词上片“闲”字表现出词人故作闲暇状,卷帘眺望“树底人家朱户”的心理。
( 2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词都寓情于景,抒写怀人相思之情。
B: 甲词上片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落寞愁情;乙词上片绘南街春日美景,抒写恋慕之情。
C: 甲词“寒声碎”中“寒”字用得极妙,兼写物境与心境。
D: 乙词语言清新,感情清淡而含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者相望。自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钱塘:地名,今杭州。②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 1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道者相望 殣:饿死
B: 自无所得食 度:考虑、揣测
C: 酒炙乐 具:备办、准备
D: 母不知在 亡:逃走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

②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 3 )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①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②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③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④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18名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究其原因都在于道德的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⑤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了全车乘客,而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永远的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着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正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⑥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高尚的道德。
⑦孟佩杰,从8岁开始,就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12年。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传统道德的底线。
⑧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 3 )第四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能否颠倒顺序?请你说明原因。

( 4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漆工不仅认真完成了刷漆任务,还补上了船上的一个漏洞,因而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
B: 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C: 张良、吴斌、小 依依等人的事例都证明了道德的力量正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D: 财富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知识,可以是阅历,也可以是高尚的道德。
( 5 )选文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 6 )请你为本文补充一个反面的事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我当年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我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如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的手上,我把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书读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扣,“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经走光了,夜很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了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暖。我站在黑暗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予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究似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在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痕。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它一直被我珍藏着。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 1 )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填空。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收到礼物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说说第②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选文的内容,按要求赏折下列句子的表过效果。

①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分析加下划线的词语表达效果)

②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请从修辞角度分析)

( 4 )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成长需要担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格言以其语言凝练、富有哲理的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从下面三则格言中任选一条,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②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萨克雷

③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