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诗人痛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坚持以一己之力去改变社会的愿望。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时期一封家信的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焦虑心情。 C: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一)》“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
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了《画山绣水》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 B: 《看云识天气》选自江苏省农业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二册(1965年出版)。 C: “明天的课前演讲准备好了吗?”老师问,“嗯,准备好了。” D: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
3、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B: 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 C: 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这个前提,又何谈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所以,年轻的你,一定要记得:勤勉而不透支生命,上进也不忘给身心减压。 D: 当一个人心里期盼着春天里的新生和焕发时,在他眼里,雪花带来的便不是寒冷;而是欣欣然赶来装点岁末的吉祥花朵! |
4、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 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 , 让人满口生津。 C: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 , 转眼成空。 D: 我和小学同学江东在上海不期而遇 , 开心极了。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海浪) 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渊薮。渊薮:比喻人和事物聚集的地方。B: 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可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C: 他不厌其烦地围着你转,好像你来自钟鸣鼎食之家,其实你不过是引车卖浆之流。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 D: 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现代人,每当想到一代天娇成吉思汗(hán)时,就会想到他是蒙古大英雄,其实他还不能被称为蒙古人,因为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这个民族根本还没有诞(dàn)生。 B: 有些人的心态存在问题。在顺境里浮夸、自吹自擂(léi);在逆境里又自惭形秽(huì)、自暴自弃: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C: 年轻时正是锐意进取的年华,每每都是心无旁骛(wù)开创事业,但一部分人在功成名就后饱食终日,看问题难免断章取意 , 在后辈面前强聒(guā)不舍,忘记了当年追求。 D: 这部电视剧真好看,剧情扣人心弦(xuán)、高潮叠起 , 可是,正当人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却不知为什么,荧(yíng)光屏闪了几下之后,就一片黑暗了。 |
8、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 B: 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C: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D: 《庄子》记载《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
9、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 , 睡的是狗窝猪棚。B: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 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10、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独之旅”,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概括。 B: 杜小康从“不堪孤独之苦”到“承受孤独之艰”,再到“享受孤独之味”,最终在一次暴风雨袭击中长大、坚强、成熟。 C: 失学随父亲放鸭并且要承受巨大的孤独,这对杜小康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不理解父母的苦衷,但在父亲的威逼下,逆来顺受。 D: 杜小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面对挑战的坚强的孩子。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 )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①制度,规划,设计。 京 师 地 平 无 山 而 多 西 北 风 吹 之 上 百 年,当正也。 ①逐层布板讫________ ②匠师如其言________ ③人履其板________ ( 3 )翻译句子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 4 )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一棵小桃树(节选)
贾平凹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了。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了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表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②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 1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 2 )最后一自然段中说“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_______”。它是苏轼,“_________”。它是郑板桥,“__________”。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 1 ) 这篇散文以________为线索,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 )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 )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字母。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________”。它是苏轼,“________”。它是郑板桥,“________”。
( 4 )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①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下划线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 5 )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有一首歌中写道:不管大花小花,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仅有的花,每朵花都拥有自己的精彩,为了让那朵花盛开,努力着就好……
请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