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滨州市北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这句话有语病。
D: 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栩栩如生 景象万千 光辉业绩 轩然大波
B: 人迹罕至 异屈同工 慷慨激昂 雄伟峻峭
C: 变幻无穷 不约而同 鲜为人知 高枕而卧
D: 可歌可泣 蹑手蹑脚 面面相觑 无边无际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B: 《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
C: 汉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汉字的形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D: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xiè) 江(dù) 要(sài) 锐不可(dàng)
B: 兰(Hé) 发(bān) 款(bō) 王蛇吞(shí)
C: 游(yǒng) 直(bēng) 似(kù) 息敛声(pǐng)
D: 杆(wéi) 熟(xián) 默(qiè) 精竭虑(dān)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qiú)枝 (nán)木 坦荡如(dǐ)
B: 淅(lì) (xùn)菌 (yà)苗助长
C: (hú)树 (jìng)流 (zhuì)惴不安
D: (còu)理 (chán)娟 (dàng)其租入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慈(è) 推(sǎng) 鸦无声
B: 锤(jī) 残(huán) 祸不单
C: 词 窈(tiǎo) 契夫(hē) 然失色
D: 巾(guān) 针(jiù) 厉厉可数
7、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 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 , 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 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问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D: 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工作中这种方法不适合,她及时调整,最终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 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C: 王芳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老师指出她基础不牢固,教导她学习应温故知新
D: 我最近老是失眠,总是半夜一两点就醒了,然后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 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愤愤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 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10、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节选)

( 1 )①句照应《木兰诗》前文的“ ________,_____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 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 2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 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 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 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 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⑥牒:文书。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二人游太学 ( ) ②元伯以白母( ) ③将北都求官 (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 3 )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范式 :
李勉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②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③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④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⑤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⑥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⑦“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⑧“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1 ) 结合选文,概述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甲乙两位同学在阅读《关于朱德》时,甲对于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乙同学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但本文第4段中写了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我觉得这消减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予以删除。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________

( 3 )好的译本打开了通向原著的窗户。以下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译本,请选出你喜欢的译本,并说说理由。

A.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B.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 4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说:“实际上这部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创作的。”你能结合原著阐

述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有改动》

( 1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 2 )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 3 )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 )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