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大家正在修改学法指导大会的新闻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学法指导大会,使很多同学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 郭老师强调能否专注于课堂,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C: 会上,老师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传播给同学们。 D: 本次大会由彭伟琼老师主持,邀请各学科最专业的老师担任导师团成员,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
2、 | 下列对《朝花夕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 B: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C: 《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五猖会》和《琐记》中。她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 D: 鲁迅在《狗·猫·鼠》中,借动物比喻人,借批判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来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恶之情。 |
3、 |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输盘之攻械尽。 A: 宋之地,方五百里。 B: 宋何罪之有? C: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E: 寡助之至。 |
4、 | 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 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B: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 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 一些广水市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 11月1日,红色经典戏剧《红色娘子军》首次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威尔斯剧院进行演出。 D: 李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
6、 |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 B: 水獭 C: 鲨鱼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B: 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
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阆中是全国文化名城,宛(wǎn)如嘉陵江上的一颗珍珠,被誉为“阆苑(yuàn)仙境”。导游鲜(xiàn)小姐为游客讲述鲜(xiǎn)为人知的故事,大家感到很新鲜(xiān) B: 上校(xiào)王某早年毕业于军校(xiào),后在某军事刊物做校(xiào)对﹣﹣把校(jiào)正好的校(jiào)样送主编审查发稿 C: 契(qì)约,又叫做合同,张教授锲(qiè)而不舍地研究了大半生。对于有些人利用合同诈骗,他深恶(wù)痛疾 D: 他颔(hán)首低眉,忧心忡忡(zhǒng)地说:“我使出浑身解(jiě)数也没完成好这个任务……” |
9、 | 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缀连(zhuì) 嫌恶(è) 滑稽(jī) 澄澈(chéng)B: 呵责(hē) 寒战(zhàn) 菜畦(qí) 归省(xǐng) C: 嘹亮(liáo) 霎时(chà) 缥缈(piāo) 深邃(suì) D: 匀称(chèng) 慰藉(jì) 亘古(gèn) 行辈(háng) |
10、 | 经典著作是文学作品中的精髓。《朝花夕拾》中既有鲁迅先生对幼年和青年生活的温馨回忆,也有对当时社会的理性批判。请找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社戏》记述了作者儿时去看社戏时的期盼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儿时小伙伴间真挚的友情和六一公公的善良好客。 C: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记述了鲁迅运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 1 )这首诗以什么为中心进行构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诗中多处运用比喻来表达诗人对“咱们的中国”如火的热爱,请找出两处试作分析。 ( 3 )同是爱国主题的诗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闻一多的《一句话》风格却迥然不同。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的诗歌在风格上的不同。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 (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②仗节③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④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资治通鉴》节选) 注:①司马懿(yì):人名②辛毗(pí):人名③仗节:手持符节④佐治:辛毗的字 ( 1 )解释下列画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③亮数挑战________④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A: 咨臣以当世之事B: 先帝不以臣卑鄙 C: 以伤先帝之明 D: 以光先帝遗德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 4 )(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 |
我的母亲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③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这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着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松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⑤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⑥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⑦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⑧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 1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参照示例概括另外两个片段,并说说从这些片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片段:背儿赏灯→(________)→陪儿落泪→(________)
人物形象:________
( 2 )分析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②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 3 )作者背书遭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在这种矛盾状态下,你认为母亲此时在心里最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么呢?对丈夫:________
对儿子:________
( 4 )请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⑤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⑥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⑦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⑧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⑨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⑩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⑪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同学及好心人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 值得珍惜”(选填词:母爱、父爱、师恩、友情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立意明确,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人物不得出现真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