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加强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磨炼意志,这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B: 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伴随着国家前进的脚步发展,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C: 对于目前出现的楼市价格“全面回升”的迹象,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应该予以防范,避免房地产调控功亏一篑。 D: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展,台湾的文学之窗渐渐向我们打开,大量的文学佳作让人目不暇接。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B: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C: 他没有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丰富,说理时总能引经据典 , 令人信服。 D: 他是个大名鼎鼎的俗世奇人,他的表演虽然稀松平常,却有着特殊的魅力, |
3、 | 《诗经》中的“兴”是指_______类的表现手法。( ) A: 直接叙述 B: 打比方 C: 先假托别的事物,以引起所要描写的事物 D: 直接抒情 |
4、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重道、热爱劳动的教育了呢?_________。 A: 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 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作出错误的解答。 D: 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
5、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水讲堂”增加了与会者发言环节,每位发言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左右.B: 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 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
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傅雷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C: 《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医疗、教育、政治、处世之道等,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D: 《培根随笔》的《论美》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语言优美,阐明了“没得比眉毛更重要”的道理。 |
7、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
8、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诸城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潍河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B: 在今年的法国网球赛中,中国选手李娜力克对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其精湛的球技令人叹为观止。 C: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瘦精肉”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至。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
9、 |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②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 ③“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 ④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⑤可见,“忙”并不足以为不读书的借口。 ⑥因此,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③④②①⑥⑤ D: ③①④②⑥⑤ |
10、 |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输盘之攻械尽。 A: 宋之地,方五百里。 B: 宋何罪之有? C: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E: 寡助之至。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下题。 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 1 )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 2 )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注①)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注②)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注③),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①存:抚恤。②耽:沉溺。③九重:深宫之内。 ( 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 指被任用。 B: 所以动心忍性 忍: 坚忍。 C: 衡于虑 衡:同“横”,梗寒,不顺。 D: 若耽嗜滋味 嗜:喜欢,特别爱好 ( 2 )下列加点虚闻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管夷开举于士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曾益其所不能 其如土石何 C: 犹割股以啖腹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 辍耕之垄上 ( 3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宣扬“仁政”,提出民本思想,主张“舍生取义”。 B: 乙文中“贞观”是年号,“太宗”是庙号。古代文人也常有自己的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自号“醉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C: 甲文除列举六位名人事例之外,还从正面进行推论,得出“生于忧惠,死于安乐”的论点。 D: 乙文唐太宗从抚恤百姓和杜绝纵选等方面论证为君之道,强调治国需要贤臣辅佐。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5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限断两处)。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 |
阅读《荷》专题课堂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师:夏季正是荷花开放之际,许多地区为了招揽游客,都举办了荷花节,人们为什么如此钟爱荷花呢?今天就来学习《荷》专题,感受荷的风韵,了解荷的知识。首先请问大家荷花的别称有哪些?
生:莲花、水芙蓉、芙蕖、菡萏……
……
师:荷花是文人的爱物,许多文人墨客都被她的风姿倾倒,留下了传世佳作,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生1:《赠荷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歌颂了荷花“任天真”的品质,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生2:……
师:由此可见,文人爱莲是爱其外形和品性。除了文人墨客,佛家也爱莲,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莲和佛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十毫升母爱
邓 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中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 ”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她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⑫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 ”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⑭“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 1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重点句子】①许久,她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 2 )文章第③④两段有何作用?【分析文段作用】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雨伞说
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的。——雨鞋说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龚自珍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