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远安县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 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 ,这一个 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 尊荣。


A: 严寒 明媚 风云变幻 一现
B: 寒冷 妩媚 风云变幻 一睹
C: 严寒 妩媚 风起云涌 一现
D: 寒冷 明媚 风起云涌 一睹
2、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A: 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要立刻努力补救。
B: 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那么后来就有可能错过、失去。
C: 很多好的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的。
D: 学习要趁早。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 《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C: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
B: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仔细地阅读。
C: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 , 度人无数。
D: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5、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干(yù) 贴(qiē) 前沿(yán)
B: 药(ɡāo) 削(bō) 落(duò)
C: 辩(jiǎo) 扶(zhí) 阻(ài)
D: 枯(zào) 威(quán) 势(qū)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 当我们听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惨绝人寰的刽子手受到镇压的消息时,人人拍手称快。
C: 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 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7、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 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 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8、

下列对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面振奋人心的流动红旗。(“一面”和“振奋人心”调换位置。)
B: 两个杂志社的记者采访了《欢乐颂》的五个美女演员。(将“两个”放到“杂志社”之后)
C: 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删去“之一”)
D: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农民的种地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去掉“部门”)
9、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思家忧国的深挚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时刻关心,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
C: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表现了愚公移山的行为仅仅得到了寡妇和小孩的支持。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一个“闲”字包含了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10、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
B: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C: 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D: 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铛:锅。②即日:当天,当日。③敛:积攒。④馁:饥饿。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语。

①陈遗孝 至:________

②遗郡主簿 作:________

③后孙恩掠郡 值:________

贮收焦饭 辄: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 4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⑪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⑫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⑬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F。

⑭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⑮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⑯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⑰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⑱原来.那首叫作《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⑲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眯眯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竞有了微微的哽咽。

⑳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 1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 2 )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 3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 4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 5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青衣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歌,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清冷,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父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父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父!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从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以青莲的人生选择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 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柳月如的形象,突出了她深厚的功底,生动的气韵与对戏曲的坚守。
C: 小说开头写安静的村庄因柳月如来唱戏二热闹,与后文“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形成对比,为后来青莲去唱歌做铺垫。
D: 小说采用留白式结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青莲重开剧团说明青莲对月如充满愧疚,也表现了她对戏曲的喜爱。
( 2 )赏析第⑬段和第⑯段的画线句。

①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②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

( 3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 4 )将标题“大青衣”换成“戏痴”好不好?为什么?
( 5 )古风流行歌曲中,含有戏腔最出名的当属《牵丝戏》和《典狱司》,但歌曲里的戏腔与正宗的戏剧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当代少年,你要怎样继承并发展传统艺术文化?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积攒”在字典中,被解释为“一点一点地聚集”,这是一个美妙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积攒的过程。你读过的书、写过的文章、看过的风景、付出过的努力、得到的鼓励、获得的经验……点点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与众不同的你!

请以“积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姓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