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④⑨⑩ B: ③⑤⑨⑪ C: ②⑥⑧⑩ D: ③⑤⑦⑫ |
2、 |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大的能量,取得高的成就,关键是进行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过程”“品格”“达到”都是名词,“经典性作品”“深邃的思想”都是偏正短语。B: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句子中“过程”是宾语。 C: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进行”前面加上“能否”。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 , 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B: 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 , 催人泪下。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D: 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 , 有的是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
4、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_______;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_______;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_______;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_______。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④①②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
6、 | 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C: 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 D: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比喻) |
7、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文章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D: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强聒不舍(guō)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 参差(cān) 恪尽职守(kè)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òu) C: 绰刀(cāo) 妒忌(dù jì) 麾下(huī) 恣睢(suī) D: 造诣(yì) 矫揉造作(jiāo) 刻骨铭心(míng) 涕泗横流(sì)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B: 九曲河,雁城人民的母亲河,早已今非昔比。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百花争妍。 C: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 , 欣喜感慨溢于言表。 D: 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 ,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
10、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B: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杜甫有⑪两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等。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柳宗元 渔翁夜宿 ,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 2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子产①有疾。谓子太叔②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③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④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故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注释)①子产:即公孙侨,春秋时郑国正卿。字子产,为郑执政,有政绩。②子太叔:即游吉,春秋时郑国正卿继子产后执政。③狎(xiá):轻视,轻悔。④取:同“聚”。⑤萑苻(huán 太 叔 为 政 不 忍 猛 而 宽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 3 )阅读这篇短文,可以看出子产倡导的为政之道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主张是否得到印证:________。 |
雪山上的红盖头
①苏唯第一次见到白雪,是在2010年的全国舞蹈比赛中。
②节目很精彩,刚考上美术学院的苏唯不时在速写本上勾画几笔。这时,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出场了,主持人说她叫白雪,来自天府之国,是这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散场时,苏唯把一幅速写送给她。白雪睁大眼睛,一脸的惊喜与开心。
③一别八年,再见白雪,是在全军文艺调演中。伴随着缠绵动人的乐曲,一位头戴红盖头的女演员翩翩出场,她和男演员把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④观众席上的苏唯不禁热泪盈眶,同时又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他惊喜地抢过节目单,上面赫然印着:白雪,成都军区少尉。顿时,回忆如潮水般涌出,苏唯百感交集:白雪,你终于来了!
⑤白雪留京借调演出半年。经朋友介绍,两人重新相识了。
⑥那日,苏唯去白雪宿舍玩,发现桌上摆着一幅速写,画上的白雪天真可爱,右下角标着:2010年12月。白雪说那是第一次来北京比赛时一位大男孩画的,他还说以后会见面呢,可能早把自己忘了。苏唯很想告诉她,他从未忘记过她,甚至为她画过上百幅画。
⑦这时,床头那块鲜红的盖头引起了苏唯的注意。白雪说那是西藏的一位老兵送的,老兵还告诉了她一个红盖头的故事:曾有一位在乃堆拉哨所当兵的新郎,因执行任务而没来得及揭开新娘头上的盖头。第二天,等他回到冰冻的家中,发现新娘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揭开盖头,新娘早已冻成雕塑,只有盖头依旧鲜红……说到这里,老兵泪流满面,他的新娘也是因为高山反应而离开了他。从那以后,再没有女人上过乃堆拉,因为雪线上的边防哨所太苦了……回到军区,她和搭档含着泪编了这个舞蹈。第二次去西藏演出时,他们还曾专门去找过那位老兵……
⑧半年的借调期很快过去了,白雪同时接到代表宣传部参加全国比赛和代表军区参加进藏慰问演出的通知。苏唯希望她能留下参加比赛,白雪却想参加进藏演出,她说不在乎比赛名次。
⑨第二天,苏唯去找白雪。白雪已经走了,她给苏唯留了一封信:“我走了,去西藏的乃堆拉哨所演出。我喜欢北京,但我更喜欢为那些边防的战士们表演,为能给他们枯燥的生活带来快乐而高兴。我去过西藏两次,每次都能感到心灵的升华。我忘不了那些脸庞黑红、指关节粗大、指甲凹陷的同龄人;忘不了那些年复一年在千里无人的雪线上重复着单调巡逻的可敬可爱的边防战士;忘不了一个小战士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留给正在绽放的太阳花;更忘不了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相信我对你的爱,等我回来。”
⑩可是,白雪再也回不来了。她是雪山之魂,雪山要永远留住她。
⑪当苏唯接到电话,发疯似的赶到成都时,白雪已再也醒不来了。白雪的搭档含泪告诉他,这次进藏演出,白雪高山反应非常强烈,每次靠吸氧才完成演出,但她坚决要求到乃堆拉哨所参加表演。哨所很小,他们几个便轮流在雪地上演出,最后的节目是《红盖头》,高难度的动作,高强度的反应,使白雪头痛欲裂呼吸困难,但她仍然面带微笑跳完舞。谢幕时,她突然口吐鲜血,在掌声中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全兵站的官兵都哭了,他们含泪为白雪在乃堆拉哨所旁塑了个冰雕,那位老兵跪在白雪身旁像个孩子似的哭着……
⑫白雪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雪山女神啊!
⑬苏唯脑中一团乱,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依稀间,他看见白雪美丽的笑脸,看见她在掌声中缓缓倒下,清清的眸中还留着无限的纯真与眷恋,鲜血与红盖头映在洁白的雪地上,红得耀眼,红得惊心,红得让人流泪……
( 1 )第④段画线句“观众席上的苏唯不禁热泪盈眶,同时又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所说的令苏唯兴奋的是________;令苏唯热泪盈眶的那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是________(请联系下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不超过25字)“更忘不了________”
( 4 )你如何理解第⑫段中“白雪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雪山女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北方的雪
高源
①下雪了。
②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③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④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
⑤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来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永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⑥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⑦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⑧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燕子来了,记起了那年的春天;叶子落了,记起了曾经的苦涩;花儿开了,记起了昨日的风雨;稻谷黄了,记起了父辈的汗水;风儿翻动书页,记起了老师的教诲;默诵中考的誓词,记起了一千个日夜的奋斗与蹉跎……
请以“不会忘记”或“又一次忆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