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全诗句式齐整,有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英国著名作家雨果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对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C: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故事,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苏秦悬梁刺股。 D: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é) 藩篱(fān) 遒劲(jìn) 吹毛求疵(cī)B: 胆怯(qiè) 脊梁(jǐ) 剽悍(biāo) 相形见绌(chù) C: 发髻(jì) 迷惘(wǎng) 叱咤(zhà) 味同嚼蜡(jué) D: 虐杀(nüè) 弧线(hú) 涟漪(yī) 如法炮制(páo) |
3、 | 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由于 却 除非 否则 C: 即使 也 除非 否则 D: 即使 也 与其 倒不如 |
4、 | 将下列词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 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漂浮(piāo) 排泄(xiè) 沮丧(jǔ) 过滤器(lǜ)B: 呻吟(yíng) 模仿(mú) T恤(xù) 萎缩(wěi) C: 瞥(piē) 给予(yǔ) 灼烧(sháo) 铠甲(kǎi) D: 拖拽(zhuài) 吮吸(yǔn) 疏松(shū) 腋下(yè) |
6、 | 下列文句,何者旨在强调学习的乐趣?(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 C: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自立者也。 D: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 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 三月樱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 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
8、 |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②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 美。 ③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漾中舒卷 ,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A: 迎刃而解 质朴纯正 宛转悠扬B: 迎刃而解 淳朴本色 张弛不定 C: 不攻自破 淳朴本色 宛转悠扬 D: 不攻自破 质朴纯正 张弛不定 |
9、 | 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上有这样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示,正确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有关专家预测,仅在中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B: 只有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C: 校长在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抓实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D: 阆中古城的旅游从业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正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辛弃疾 B: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这首词前九句 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 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 2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①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②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③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④直言。三月,从幸⑤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⑥,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⑦,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袭:承袭。②长:担任。③禁中:宫殿中。④旌:表彰。⑤幸:封建帝王到某地去。⑥卑隘:狭小。⑦瘼:疾苦。 ( 1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咸称拜住贤(________) ②时居先帝丧(________) ③制度卑隘(________) ④即袖其疏入奏(________) ( 2 )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例:以旌直言 A: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3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停两处)。 至 治 元 年 正 月 帝 欲 结 彩 楼 于 禁 中 元 夕 张 灯 设 宴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遣使召之,欲与语。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5 )联系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拜住是一个怎样的人。 |
老母亲写字
肖培东
①老母亲不识字,也从来没写过字。
②房产公证必须要签字。工作人员温和地递给母亲一支笔,母亲为难了,( )望着我。
③“妈,没事的,你就照着字样画,没事的。”我一再鼓励母亲。工作人员还特意为她打印了三个大大的粗体字,供她对照。
④躲不过了母亲开始紧张起来,手来回地在衣襟上搓了几回,终于还是抖抖索索地拿起了笔,( )握着,像我第一次握住筷子一样。
⑤她大大地拖出了一横,慌慌张张地看看我们,又努力地写出了第二横,第三横,还有那一竖。写完“王”字,她吐了口气,手指还在颤动。
⑥我点点头,拍拍母亲的肩。
⑦她扶了扶老花镜,开始描第二个字。
⑧“爱”这个字,母亲倒是写得很简洁,仿佛每一笔都在心里存着似的。一撇如微风,三点似春雨,秃宝盖是她苦心经营的家,那个“友”字,格外温暖。这就是爱!
⑨这次她没回头看我们,她正( )盯着下一个字。
⑩“媚”字,是她最害怕的字。也是,这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粗糙的手,来不及收住的脚,她和这个字好像从无交集。好不容易把“女”偏旁写得有女人样了,“眉”里的竖又拖成了横。更紧张了,觉得写错了一笔,屋檐上的瓦就会飞走了几片。她不安起来,涨红着脸,眼睛凑向那个复印的大字,似乎是要透过幽深的门缝,看守住她每一扇门窗,每一个阳台。
⑪手握成了拳头,笔,更紧了。
⑫她只能努力去写。
⑬三个字,写得很漫长,如母亲苦苦的生命。
⑭她冒着汗写完最后一笔,很茫然地望着大大的三个字,好像是望着高高低低的烟囱、梯田、山峰……
⑮土地上站立的母亲,厨房里周转的母亲,用爱,在写生活的字。
⑯我开始为她鼓掌。
(选文有改动)
( 1 )在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完“王”字她吐了口气,手指还在颤动。
(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母亲写字”的含义。月光汤
(徐徐)
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月光清激、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们有些饿了,父亲就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没有碗,父亲便让我对着罐子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他总是让我先尝。这罐未放油盐酱醋葱的鱼汤,竟将鱼天然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丝的鱼腥!
⑦父亲还不忘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那一刻,眼前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累了,父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 “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
⑩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凌晨2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照路,给他壮胆。倘有月光明道,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你别看现在天这么黑,等月亮一出来,这里便会亮堂起来,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⑫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一个很大的秘密:他曾是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的一名公职人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前途无量。可在我两岁时,他因违背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多生下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被解除了公职,回乡种田。可我从未见过他因丢了公职和乡下的清苦而抱怨。
⑬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选自2019年第5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写了月光下父亲① ________;②带我和妹妹用水车灌溉梯田;③________;④以“月光” 等事鼓励我。①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②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 , 且从不发一声怨言。(赏析划线词语)
( 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的画线句。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6年,王宝强的离婚事件一时成为热门话题;2017年,则我们把很多的目光集中到了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身上。一男一女,一中一韩,一戏一政——他俩有很多不同,但似乎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败在自己最亲密的人身上。或许,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吧。
请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注意:不得抄袭、套用;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教职工、同学以及本人的真实姓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