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曲阳县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

A: 啜(qì) 落(zhuì) 窃(bā) 立(sǒng)
B: 惑(yòu) 想(chī) 沉(jìn) 浆(qióng)
C: 溅(bìng) 童(chì) 然(yí) 形(chú)
D: 倔(qiáng) 开(dìng) 变(tuì) 立(chǔ)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字彰显了中国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B: 已经70多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 , 在新书发布会上演讲了一个多小时。
C: 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 , 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
D: 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期中考试竟然刚刚及格,真是怪诞不经
3、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庇(yìn) 着(diǎn) 袅烟云(liǎo)
B: 赠(kuì) 塌(dān) 重蹈辙(fù)
C: 渎(xiè) 阔(chuò) 断壁残(yuán)
D: 索(shè) 骗(kāng) 吹毛求(cī)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

②前行是 的。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③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 ,大家都接连称赞。

④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 的大学生。

A: 诬陷 纯粹 面目全非 名不虚传
B: 诬蔑 纯粹 面目一新 名副其实
C: 诬陷 干脆 面目全非 名副其实
D: 诬蔑 干脆 面目一新 名不虚传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喜欢的是网络游戏吗?答案 ,其实只是换个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罢了。

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被后人 之后才广泛流传的,其原句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甚至大相径庭。

③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 ,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④对于盐焗鸡的来源,各种段子, ,但作为炎热潮湿的南方,旧时保存食物的方式,唯有腌制,因此,咸鸡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不以为怪。


A: 不足为据 不言而喻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B: 不足为据 附庸风雅 断章取义 不言而喻
C: 不言而喻 附庸风雅 断章取义 不足为据
D: 不言而喻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不足为据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李亮不但会弹琴,而且李强也会弹琴。
B: 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C: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 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好活动的做法。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在“资金使用”后加上“效率”)
B: 商家尽管在“禁令卡”的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多数市民对此持支持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对地方,不能浪费,应提倡节约。(把“商家”和“尽管”互换位置)
C: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删去“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8、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阳光中学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 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C: 那烟雨迷蒙的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 《童年》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人的光辉事迹。
9、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总有一天会变老,变得老态龙钟
B: 北京的地下水一旦被大量污染,其结果不堪设想 , 所以必须抓紧对北京城市污水的治理。
C: 人类能生存和发展多久,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撑多久。
D: “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 , 一心扑在学习上。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 , 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 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 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 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 .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②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浦:近岸的水面。

( 1 )诗的二,三联各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等雨中景物,营造了朦胧沉重的氛围。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最后一联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读文章回答问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受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士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注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以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土。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旧唐书·柳宗元传》

( 1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易:改变。
B: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事 图:谋划。
C: 柳州士俗,以男女钱 质:抵押。
D: 制书下,宗元谓所曰 亲:亲切。
( 2 )下列句中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①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 胡:①胡忍见其若是?②田园荒芜胡不归?
C: 以:①以男女质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其:①其已没者,仍出私钱以赎之,归其父母。②其孰能讥之乎?
( 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元)登进士第,应举宏辞,受校书郎、蓝田尉。
B: (宗元)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C: 今(宗元)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D: 其已没者,(宗元)仍出私钱以赎之,归其父母。
(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柳宗元“为朋友刘禹锡解决困难”和“革乡法”的一组是( )

①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②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③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宗元革其乡法。

⑤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 ①④
B: ②③
C: ④⑤
D: ①②
(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才智过人,尤其精通西汉文章和《诗经》《离骚》。
B: 贞元十九年,他被遣出做柳州刺史,刘禹锡做播州刺史。
C: 柳宗元到柳州后,废除了危害百姓的乡法。对已经被没收的子女,自己拿钱赎回来,归还他们的父母。
D: 江南和岭南一带的士人,不远千里从师于柳宗元,效法他的文学。凡经他指点传授之人,一定能成为有名之士。
( 6 )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②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③柳州士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注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海燕》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1 )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 “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
C: “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
D: “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
( 2 )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和色两方面形象生动表现了海燕勇猛矫健的战斗英姿。
B: 选文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描写正面写出了出海燕英勇善战、敢于冲击黑暗的战斗形象。
C: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祈使句,语势有力,表现了无产阶级渴望大规模革命运动到来的思想感情,具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D: “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修辞表达了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 3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最能说明海燕具有( )

A: 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 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
C: 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D: 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海从来不悲伤

顾晓蕊

我沿着大海边奔跑,跟一万朵浪花在赛跑,边跑边扭头看,浪花翻滚追逐着,绽开清凉的笑颜。跑得累了,我停下眺望远方,大海依然欢快地唱着涌着,腾起千层浪,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早上,我跟父亲说起这重复了无数遍的梦境。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自语道:“互联网可真神奇,拆掉千万堵墙,有了微信群,战友们又都联系上了。”他近来学会用微信聊天,兴致高涨。

“看呦!”父亲话语中透出兴奋。我侧身看去,有人传来张照片,是一张早年的合影,父亲与战友穿着海军衫站在沙滩上,目光烁烁,背后碧海浩淼。“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

我眼眶湿潮,这一幕想必也曾多次浮现在他的梦里。记忆的门扉缓缓打开,顺着时光的藤蔓,我又想起那段难忘的海岛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带着我和弟弟随军到部队,从偏远的乡下乘火车几经辗转,来到四面环海的刘公岛上,岛不大,很清静。

我们住进一栋老旧的石房子里,清晨推开木格窗,面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梦幻如蓝宝石般的海水,是那么纯澈明净,深深地吸引着我。退潮时我常跑到海边,沿着沙滩来回地走,心中满是好奇与欣喜。

可大海,并不总是温和而宁静的。遇上刮台风,海风掀动着海水,猛烈地撞击向岸边,击起七八米高的海浪。一刮大风晚上就没电了,这还能忍受,但吃水成了大麻烦。

我去海里游泳,呛一口海水,又苦又咸又涩。我偎在父亲身边,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难道说,它是大海悲伤的眼泪?”

父亲轻抚着我的头说:“大海是智慧的,有力量的,它被千年的月光照耀过,见证了太多忧伤与屈辱。你看它有时平静,有时澎湃,但大海从来不悲伤。”我点头,却有些惘然。

半年后的一天,忽听父亲回来说,岛上要起大变化了。他还说部队已抽调了人,铺设海底电缆和水管,很快就能通水通电。“海底能铺管子?”我很是好奇,每天跑到海边观望,有十几条船舶来回穿梭。

到了水电开通那天,家家户户沉浸在惊喜之中。每家安了自来水管,拧开龙头,清亮亮、明澄澄的水淌出来。到了夜晚,岛上灯火闪动,灿若星芒。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把房间的灯摁亮,过一会儿又关上,反反复复一夜。

后来随着父亲转业,我们搬回到内地。时光的影子从窗前悄然翻过,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到了2003年的夏天,对我跟弟弟来说,那是一段极黯淡的日子。

工地上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脸上身上多处被烫伤。出院后,弟弟时常一个人发呆,怕照镜子,甚至不愿出门。那时我因女儿出生后,晚上哭闹不止,患上严重的眼疾,心情也一度低落。

因而那年盛夏,我和弟弟想到去海岛。我们住下来,每天绕岛而行,从黎明走到黄昏。我一边走,一边深望向大海,像是在凝视自己。我恍然回身,说道:“你看那浪花,这一刻跃上波尖,转瞬跌落谷底,起起落落,永不停歇。其实,生活中亦是如此。”

弟弟愣了愣,停下,转头看大海。金色的微光照在海面上,水波粼粼,绚美无比,闪跳着映入他眼中,慢慢放大一片光亮。

从海岛回来后不久,弟弟去了工地,我的眼睛经治疗也已大好。此后十余年间,在暗夜里,我一次次忆起海岛。

得知父亲要参加战友会,我提出陪他一起回去,重温那一片明蓝的梦。

仍是同一片大海,父亲和战友们再次在沙滩上合影,只是这一群老兵,鬓发间已霜花点点。再看往日沉寂的荒岛,俨然成了美丽的桃花岛。

那晚,老兵们在农家院饮酒忆故,畅叙离情,我又去了海边。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缕缕芳馨。我深嗅着熟悉的味道,心中一片澈静。

复想起父亲的话,原来总有一些事,要用漫漫的一生去领悟。我感受着大海的倔强与柔情,任时光流转,它只管欢腾奔涌着,奔涌着。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23期,有删改)

( 1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①________→随父亲转业回内地→②________→陪父亲参加战友会,再回海岛。

( 2 )开头写“我”的梦境,有何作用?
( 3 )“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父亲“喜”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叹”?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①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缕缕芳馨。

②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 5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大海从来不悲伤”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1)题目:跨进初中以后,

跨进初中以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一些什么样感受?进行过一些什么样的精彩合作?探索过一些什么样的有趣问题?……面对这个题目想写的话是不是很多?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