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修武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隔绝起来。
B: 近日,星州、金泉、庆北等地反对“萨德”部署的团体联合发表抗议申明 , 强烈谴责韩美当局强行推进“萨德”部署。
C: 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
D: 中国学术不能妄自菲薄 , 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民族性、独特性。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休身、齐家、治国的地步,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和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慢长的时光里,冰山的前进后退,高低消失,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C: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永往直前,正像人经历了磨难便有了个性。
D: 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
3、将下面的句子连缀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4、下列划线成语运用看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 ,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 让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 ,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 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朗润 凛洌 忍俊不禁 更胜一筹
B: 真谛 默契 义愤填鹰 妇孺皆知
C: 阔绰 慰藉 锋芒毕露 一代天娇
D: 颓唐 羁绊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6、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哈尔滨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


A: 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多不卫生啊!
B: 妈妈,谢谢您。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
C: 妈妈,谢谢您。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您说呢?
D: 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7、下面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抵御 招募 呼嘘 殚其地之出
B: 药饵 顿踣 悍吏 非死则徒
C: 赋敛 苛政 尤信 熙熙而乐
D: 惊骇 驰然 毒疠 恂恂而起
8、《水浒传》中对林冲以怨报德的人是( )。
A: 高俅
B: 陆谦
C: 富安
D: 周瑾
9、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恍然大悟 花团绵簇 美不胜收
B: 疲惫不堪 宽弘大量 独具慧眼
C: 梦寐以求 得意洋洋 小心翼翼
D: 整装待发 洗耳恭听 鸦鹊无声
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外资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脱贫攻坚的号召,调整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取得显著成绩。
B: 不管是环境污染治理,还是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天的中国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C: 有诚信的土壤来涵养,有求真求实的阳光雨露来浇灌,中国科技界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D: 我国将完善带薪休假,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安排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1 )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 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

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 1 )字义解释

执________ 俄________ 至________ 截________ 遂________

( 2 )句子翻译

①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③遂依而截之。

( 3 )这个故事讽刺的是谁?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 ”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 ,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 1 )通读全文,说说中国“桃花文化”为何独具特色?
( 2 )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其作用是什么?
( 3 )在第③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诗,在第④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多字成语。

③“________”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

④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________”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 4 )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在第⑥自然段填写一句话,使其文意贯通。
( 5 )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一组表并列关系的词语。

________,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________,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

( 6 )积累链接:“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花卉,也精神品格的象征。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演讲词,完成问题。

自强不息,不可知难而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不可知难而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君子也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当自强不息,不被困难、挫折击倒。向光而生,永不言败,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自强不息的例子。

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总会有希望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命运的玩笑,我们要在硝烟迷雾中寻找黎明的曙光,前进的方向。逆流而上,自强不息,再大的困难也有解决的方法,在困顿中自强不息,勇于拼搏,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坚定信念。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

向光而生,自强不息,未来可期。

( 1 )对上文演讲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篇演讲词观点鲜明,态度明确。
B: 这篇演讲词语言平实,感染力强。
C: 这篇演讲词低沉婉转,铿锵有力。
D: 这篇演讲词思路清晰,结构明了。
( 2 )下列不属于自强不息故事的两项是( )( )
A: 祖逖闻鸡起舞
B: 愚公移山
C: 张岱湖心亭看雪
D: 陈太丘与友期
E: 范仲淹断齑画粥
( 3 )任选下列一句体现自强不息内涵的句子,阐释并举例,100字以内。(选用本试卷中的事例不得分)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第________句(填序号),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进入八年级,面对越来越多的功课,越来越多的作业,小李感到时间紧迫,学业繁重,压力山大,情绪不免有些低落。家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爸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妈妈鼓励他说:“人生路上,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不要失去信心噢!”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