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早晨雪停了,好一派红妆素裹的绚丽景象。
B: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 , 事事顺心如意。
C: 从建国之初的百废俱兴到今天的气象万千 ,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迎来了六十华诞!
D: 他到我们班来检查卫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质问 凛洌 不可名状 粗制滥造
B: 罄口 直戳 挺身而出 彻夜不寐
C: 奥秘 阴惨 目光灼灼 诚惶诚恐
D: 迁徒 酷肖 鸢飞唳天 冥思遐想
3、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是( )
A: 北岛
B: 舒婷
C: 卞之琳
D: 顾城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B: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作业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C: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聚集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 应有尽有。
D: 科学家曾经认为融化的冰架会再次冻结上,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 融化的水却渗进冰层最下面。
6、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切 新为人知 而不舍/中时弊
B: 澎访 障/气凝神 气冲牛/志昂扬
C: 对/学/深痛绝 爱分明/砖添瓦
D: 听/造 愧/一鼓乎不同/炯有神
7、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
B: 我们张校长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 不务虚名,受到师生好评。
C: 小刘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
D: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8、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的重要原因”)
B: 互联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C: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而且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与“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互换位置)
D: 由于胡适的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让胡适从小就养成了谨慎、仔细、上进的好品格。(将“从小”移到“母亲”后面)。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春秋战国时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它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 鲁迅的作品《社戏》《故乡》都是出自小说集《呐喊》。《社戏》是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的。《故乡》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D: 《最后一课》《变色龙》《热爱生命》这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杰克·伦敦,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柳絮因风起 屈伸呼吸
B: 身所寄 羊补牢
C: 之者亦舍然大喜 因往
D: 子骂父 丁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中“舞”字的表达效果。
( 2 )下阙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回答1-4题。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 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楚王安陵君(________ ) (2)请以云梦之田之耕以食(________ )

(3)安陵君言于王而之(________ ) (4)景睢失而退( ________ )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 4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

A: 《唐雎不辱使命》
B: 《曹刿论战》
C: 《大道之行也》
D: 《醉翁亭记》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王晓刚的《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 1 )网络“雾霾”指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 2 )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罗宇凡)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据了解,这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网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本次活动共 计610余家单位及1000余名网友推荐了正能量榜样1300余个,正能量作品和专题活动6000余项,所有入围作品厚重多元、亮点纷呈、喜闻乐见,包含了全网2015年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的优秀榜样和作品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阅读附答案阅读答案。“五个一百”刷爆朋友圈,红遍网络空间,网民参与投票数高达1.2亿人次,点击量突破10亿次。

问题:请你说一说这种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而来

【话题背景】

“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敢出门吗?”这个问题三年前提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坚决说“不敢”。但是今天,随着扫码支付、银联云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国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敢”。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久前,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

【专家评论】

“无现金社会”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看,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了电子货币。“无现金支付”意味着人们生活会更方便,它覆盖多个领域,包括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等;还意味着会更加环保,它减少了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

【数据透视】

图一2012—2017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

图二2016年和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年龄比例

【各方声音】

现在出门购物只需拿出手机,轻轻“扫一扫”,支付便瞬间完成,几乎不用排队,节省了时间。

——大学生小吴

无现金支付最令人放心的莫过于不用担心收到假币了。虽然防伪技术不断更新,但是骗子依然有办法把假币搞得“很逼真”,有时候甚至连验钞机都能瞒过去,很多人都饱受假币的侵害。“无现金社会”就能杜绝假币的泛滥。

——商家张女士

对年龄偏大且不懂新科技的人来说,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我们就太远了,我们感觉被社会淘汰了。前不久,我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用手机支付,但我并不会使用,我感到非常失落。

——退休老人王大爷

由于电子支付的每一笔交易都能被追踪,这极易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近年来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诈骗案发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语文实践学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围绕“科技改变生活”这一主题,搜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 1 )请认真阅读专家评论,说说什么是“无现金社会”。
( 2 )请认真观察数据透视中的两幅数据图,写出两条结论。
( 3 )最后,小组派你围绕“无现金社会”的利弊进行发言。请把你的发言稿写在下面。

写作提示:①围绕话题,从以上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要求:①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②要求说真话,诉真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