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和田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徘徊 淋漓 轻捷 疲惫不堪
B: 祷告 云宵 尴尬 截然不同
C: 鉴赏 感概 惭愧 喜出忘外
D: 折散 祷告 信服 美不胜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狭(yì) 恿(sǒnɡ) 岩(jǐ) 不足道(wēi)
B: 离(tuō) 污(sè) 待(nüè) 轻怕重(zhān)
C: 实(jiàn) 突(wù) 派(qiǎn) 堂大笑(hōnɡ)
D: 鄙(báo) 纯(cuì) 伏(quǎn) 不关心(mò)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B: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 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 “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D: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乐府诗中黄河流域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早已不复存在。
B: “哦?”毛泽东收住笑,眼里闪出尖锐的波光,“那倒要听听了,你总要有根据吧?”
C: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D: 《三国演义》除了“三顾茅庐”外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其他经典小说故弄“周折”的写法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6、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 佩服 殖民地 麻目不仁
B: 动机 教训 恰谈会 毫不利己
C: 极端 职业 负责任 感人至深
D: 冷清 悲痛 晋察冀 家谕户晓
7、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8、下列对句中划线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 非复吴下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B: 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C: 要不要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10、选出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 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 张大娘每天晚上都和小区里的老人一起去跳广场舞,乐此不疲
C: 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以报效祖国,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在签名售书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①香炉:指庐山香炉峰。②前川:长川。③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 1 )这首诗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2 )这首诗描绘出庐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 1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公鼓之唐齐王景达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 公将驰若往击
C: 竭我盈则见吾众寡矣
D: 有伏焉彼设栅自固,我也
( 2 )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 3 )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 4 )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梦带来的好处

适当做梦对身体也有好处。第一,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或脑力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它的需要,这个时候它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利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乳酸积累多了,就会让人产生疲劳的感觉。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液劳。睡着了,人的大部分活动停止了,能源消耗也心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甚至也降低。人在睡眼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的。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的最佳方式

第二,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国所发生的一切。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或者仅仅是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另外,大脑在夜间还具有学习的功能。比如说西方很有名的一个奇案,某侦探白天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来这个案子是怎么发生的。结果他晚间做梦,梦出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他按照梦的提示,竟然破了这个案子。在夜间睡眠当中,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

第三,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我们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就会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但如果做了噩梦,二天心情就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怎感,烦躁,爱发牌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有时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达到欲望的满足。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微的人,在我们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能够说出口,或不愿意、不能说出口的欲望。这些几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调节心理平衡。

( 1 )从全篇来看,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2 )简要回答开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3 )有人说,文中画线句子并非做梦的好处,而是做梦的“坏处”,与本文说明的内容不一致,可以删去,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见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

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头发乱不乱,纽扣系好了没有,衣着是不是很整洁,脚上的鞋带有松弛吗?如果因为匆忙,你在某个细节上有所疏忽,那么镜子会告诉你。你整理好自己,带着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走进教室,那么你的一天是美好的,你的未来也将是美好的。

老校长穿一件浅色带条纹的薄呢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去,有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儒雅风度。他似乎已经很老了,可是他让我们如沐春风。

镜子里的这个女孩一天天长高,她腼腆而羞涩,没有什么好衣服穿,但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缝补破洞,用装满热水的茶杯熨烫洗过的衣服,她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我看着她,有时会有一些疑惑:她真的是我吗?

是的,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过镜子做了我的影像。

霍金先生说,我们是生活在一张膜上,也许这膜就是一张全息图。这样,我也许就是另外的宇宙投射在本宇宙的影子了。

那么镜子呢?呵呵,镜子也许是一径蒙眬的小路,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它维系着现实和梦想、过去和未来,我们的天空和别人的天空。

镜子被覆盖,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在镜子被履盖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的走廊和墙壁都贴满了大字报,所以镜子也不能幸免。

没有了镜子的警示,我们的眼睛受到蒙蔽,我们年轻的心被邪恶的力量诱惑着。

已经不上课了,学生的主业是“革命造反”。

一天,某个造反派组织让我们几个无缘戴上红袖章的同学在一张大字报上签名,这真让人感到受宠若惊。

我展开大字报一看,是批判教英语的张先生的。张先生是解放前的教会学校毕业的,一口的英式英语,人很洋气,说话又嗲声嗲气,确实有点“资产阶级少奶奶”的派头。而且,张先生并不特别喜欢我,她喜欢的是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女孩,那女孩口语特别棒,上课回答问题,镇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可是,因为这样我就应该批判她吗?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琴。她过去是班长,虽然现在也落难了,可我还是习惯听她的。琴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好吗?于是我也顺势推舟,对,回去考虑一下。

第二天一早,那个组织的头头问我考虑得怎么样。我的心怦怦乱跳,只见琴从课桌后转过脸来,沉稳地说,我昨天一夜没睡着觉,想了一夜,我想我不能签这个名。我突然松了一口气,赶紧说我也不签。就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我们的镜子,它还在;它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明亮。

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先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全班只有三个5分。

接着他开始讲评,我好紧张,我全神贯注竖直了耳朵,希望能从中得到自己能够胜出的蛛丝马迹。

可是没有,他表扬一篇从缠毛线中得到启示的作文,那不是我写的。而且,先生的脸冷冷的,似乎再也没有朝我看一眼。

我暗暗叫苦,惨了!惨了!

本来,这里强手如林,别的功课上差一点,我是心安理得的。可败在作文上,打击太大了。

14岁的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只怕当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作文本从前面的座位依次往下传,我的心怦怦乱跳。

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下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

我抬起头,一脸傻笑地去望先生,发现自己刚才纯属多心。先生乌黑的眼珠里闪着惯有的微笑,跟这样的目光接触,心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一种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会荡漾在心头。

以致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先生批评我,笑,笑,吃饱笑药啦!

可是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回想起来,中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笑声最多的日子,仿佛把一生的笑都挥霍掉了,以后,就很难得了。

不过,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

在自己生活中那些最不堪的日子里,我总是在现实和梦境间的这一条蒙眬小路上徘徊。常常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

镜子里的世界有别样的朴素,别样的恬美。因为喜欢,它又变得美轮美奂。

有一首诗,我从镜子里寄给了泰戈尔:“穿过岁月的帷幕/我来到你的面前/在没有我的世界/我与你接吻/吻你的思想/吻你的灵魂/吻你火焰一样/飘动的头发……”

我从不怀疑天堂的邮路有阻,因为早在市西的校园里,我已经收到了诗人从春天的财富里为我采摘的鲜花,从天空的云彩里为我滤下的辉煌金影。

所以,我现在是诗人亲手创办的那所被称为“和平之院”的学校的女教师。我从神圣的恒河里出浴,挽起了湿漉漉的长发。我在老榕树的浓影下授课,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声音,有如天籁,来来穿梭,诗人颤动的唇,和那神奇妙曼的多维空间,最后定格在——我母校的镜子里。

哦,市西中学,我的母校,我的梦!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莘学子



( 2 )文章以“镜子”开篇,并贯穿全文。下面两句话中“镜子”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 , 看看镜子里的你……

②就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我们的镜子 , 它还在;它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明亮。

( 3 )作者在多年以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从老校长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 4 )作者在文中深情地回忆了中学时代的三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的内容,并说出这些事对作者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5 )作者把一首诗“从镜子里”寄给了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渴望与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这是源于作者在中学时代从泰戈尔的作品中得到的“鲜花”和“辉煌金影”。除泰戈尔外,哪一位文学大师能带给你这样的美好体验和深层思考?请结合其作品,谈谈你的体验和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的青春…………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判为0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