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C: 《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 《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2、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miǎn) 摇(yì) (xié)渎 强(ɡuō)不舍
B: 箱(qiè) (kě)守 宽(yòu) 岸芷(dīnɡ)兰
C: 对(yì) (bēi) 骨(shé) 面面厮(qù)
D: (zhuān)顼 桑(zǐ) 愧(nǎn) 自惭形(huì)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
4、下面句中“绝”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B: 最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上一身黑。
C: 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D: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心不在焉,歉地道一声:“(zhì)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B: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bài)。
D: 我曾俯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yàn)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他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B: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如《使至塞上》。
C: 《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于一九三一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德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本/扣 游/摇生姿
B: 持/助 拮/不足为
C: 和/霆/自吹自
D: 轻/吹 冕/免徒跣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mì) 抽(yē) 怂恿(sǒng) 根问题(báo)
B: 憔(cuì) 斜(qī) 捻(cuō) 轻怕重(niān)
C: 油(lín) 酝(niàng) 怪(chēn) 花团锦(chù)
D: 桑(shèn) 萏(hán) 伏(quǎn) 咄逼人(duō)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 他的师傅对他很欣赏。
B: 因为下雨的缘故,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显得冷冷清清的。
C: 他心思缜密,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 从未出过纰漏。
D: 两年前在山上遇险的经历,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10、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 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 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 1 )请简析本诗首句的主要作用。
( 2 )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中表达了哪些“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胡涂。”太宗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 1 )下面各组句子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李继迁扰西/卑无耻
B: 继迁亦死/未果,病终
C: 其不然/夫阴雨霏霏
D: 卿,几误我事/不足道
( 2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以 臣 之 愚 宜 置 于 延 州 使 善 养 视 之 以 招 来 继 迁。

( 3 )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宋太宗夸赞吕端大事不糊涂?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凌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了他的背景。

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的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啵”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 1 )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内容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须发凌乱

________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________

捞垃圾

________

匆匆赶到,捞起来用力倒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进桥孔。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 3 )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 4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赏画

①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②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③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然地点燃一支烟。

④“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⑤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幅画?

⑥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跳起来。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自然界颜色,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⑦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 1 )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 2 )请简要概括卢华赏画时的态度变化。

非常好奇→________→坦诚相告→诚恳请教→________

( 3 )说说对第④段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 4 )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以“我走过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写作对象,如“雨季”“童年”“青草地”等,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漏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信息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