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阅读《西游记》后,请找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是向灵吉菩萨借来定风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B: 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C: 车迟国是个敬道灭僧的国家。 D: 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抓唐僧师徒目的是吃唐僧肉,然后自己去西天取经。 |
2、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腼腆(tiǎn) 侥(jiǎo)幸 中(zhòng)举 颔(hàn)首低眉 B: 报帖(tiè) 攥(zuàn)紧 作揖(yī) 拈(niān)轻怕重 C: 星宿(xiù) 解(jiě)元 带挈(qiè) 吹毛求疵(cī) D: 拙(zhuō)病 名讳(wěi) 桑梓(zǐ) 细丝锭(dìng)子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 , 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B: 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知所措。 C: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D: 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 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
4、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③花米饭是一种饨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④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⑤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④②⑤① |
5、 |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 论色彩丰富,青岛海面的云应当_____.有时五色相渲,千变万化,天空如展开一张张图案新奇的锦毯。有时素净纯洁,天空只见一片绿玉,别无它物,看来令人起轻快感,温柔感,音乐感。一年中有大半年天空完全是一幅_____的图画,有青春的嘘息,煽起人狂想和梦想,_____即在这种天空下显现。 A: 首屈一指 神奇 海市蜃楼 B: 名列前茅 奇妙 空中楼阁 C: 首当其冲 奇特 镜花水月 D: 鹤立鸡群 奇怪 扑朔迷离 |
6、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虽经岁月洗礼,儒学却一直薪火相传 , 不断发展。 B: 无论是讳莫如深的星空,还是渺小的灰尘,都是造化的杰作,展示出了大自然的智慧。 C: 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大水塘,蔚为壮观。 D: 秦始皇陵内的百戏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给人以神气活现的感觉。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蒙昧 文绉绉 记忆犹心 眼花缭乱 B: 吹虚 密匝匝 和颜悦色 殚精竭虑 C: 建树 起落架 藏污纳垢 负势竞上 D: 默契 阻拦索 正人君子 清林翠竹 |
8、 | 下列各项划线成语运用恰当无误的一项是( ) 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B: 明明就是无人机,却偏偏说是什么UFO来袭,故意骇人听闻 , 这种行为应该严惩。 C: 高度焦虑,对于需要依靠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类较为困难的学习来说,具有抑制作用、阻碍作用。 D: 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缁鲁为什么没有土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鸟粪经过长期的化学变化,形成了厚达10米左右的磷酸盐层,因而全国没有一寸可供作物生长的泥土 ②原来自古以来,栖息于此的数不清的海鸟在岛上留下了厚厚的鸟粪,完全掩盖了土地 ③地处太平洋上的瑙鲁共和国,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鸟国,被称为“无土之国” ④瑙鲁的经济以开采和出口优质磷酸盐为支柱,粮食、果蔬以及各种日用商品都依赖进口。 A: ③④①②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
10、 | 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水浒传》)B: 赵 云——大闹长坂坡(《三国演义》) C: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红楼梦》) D: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谪: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③榜(péng):行船。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①卷石底以出________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 )《溪居》中诗人如何表现环境的清幽?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解说。( 4 )以上是柳宗元的一诗一文,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B: 策之不以其道 C: 可以一战 D: 以塞忠谏之路也 ( 2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B: 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C: 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D: 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数使诸侯 ②委政卿大夫 ③三年不蜚又不鸣 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 |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那三颗吊在墙上的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⑤“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⑨她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⑫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⑬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⑰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⑱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⑲“娘,”我哭着说:“我……”
⑳“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㉑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 1 )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
“我”的心情 |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 |
①________ |
“我”不小心摔白菜 |
自责 |
老太太挑白菜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气愤 |
老太太退回白菜 |
沉痛 |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迺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④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⑤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⑥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 “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⑦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
⑧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卡,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⑨老舍先生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温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⑩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⑪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⑫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⑬《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⑭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⑮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⑯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日
(选自《汪曾祺散文》)
(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汪曾祺笔下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题目一:《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一文介绍了对废旧衣物的处理方式,假如你是一件旧衣物,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命运,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发挥想象,以“一件旧衣服的奇遇记”为题,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错误”,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面对错误,泰戈尔却说:“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的话。向世人揭示出“错误”有时也有不菲的价值。
请以“错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请将作文的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