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 C: “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句话的主干是“老人喝泉水”。 D: “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正确的。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创始人李大钊。B: 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课文着重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了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C: 《丑小鸭》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它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
3、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娴熟 诀别 张惶失措 一泄千里B: 和煦 嗔视 月明风清 龙吟凤秽 C: 斑斓 告磬 锋芒必露 巧妙绝伦 D: 狼藉 蓦然 人迹罕至 左右逢源 |
4、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舞台上,小姑娘们随着音乐节拍翩然起舞。 B: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未来的渴求也不会停歇。 C: 这对夫妻经过灾难的洗礼后,许下了相守到 海枯石烂 的诺言。 D: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D: 你就像空气,无时无刻围绕在我的身边,而我却无视你的存在。 |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雨说》《乡愁》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他们都是台湾诗人。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l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7、 | 下列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律 长征》这首诗以比喻、夸张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军过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还未完成长征的红军一、四方面军广大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B: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陆定一,课文以时间为序,采取了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记叙了一天半内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的经过。 C: 小说《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本文以枣核为线索,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D: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8、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寓情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 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就越是传神。 C: 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 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
10、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登六和塔,俯瞰钱塘江波涛澎湃;上保俶塔,观大运河挟沙而流;临雷峰塔,赏西子湖山拥水色:好一个不与外人间隔的人间天堂! B: gǎn pài xié jiān C: kàn pài xié jiàn D: gǎn bài xiá jiàn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释】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内心痛楚至极。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 1 )首句中的哪个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势,又写水花相依相亲之态?第二句中“各占春”具体指什么?( 2 )本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一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东汉袁康 勾践与吴战於浙江之上,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曰:“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王而①用之,国必不遂。”王不听,遂遣之。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②,独专其权。士众恐惧,人不自聊。兵法曰:“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士众鱼烂③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子胥独见可夺之证,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号声闻吴。吴王恐惧,子胥私喜:“越军败矣。胥闻之,狐之将杀,噆④唇吸齿。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使人入问之,越师请降,子胥不听。越栖于会稽之山,吴退而围之。勾践喟然用种、蠡计,转死为霸。一人之身,吉凶更至。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选自《越绝书》卷八) 【注释】①而:如果。②将率:(其他)将领(的地位)。③鱼烂:像鱼腐烂时那样(从内部)溃散瓦解。④噆:咬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石买为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王杀买,谢其师/长跪而谢之曰 C: 一人之身,吉凶更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王而用之,国必不遂/后遂无问津者 ( 2 )对文中划线的部分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B: 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C: 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D: 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 ②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 4 )作者袁康说“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说说选文是根据什么样的事实来得出这个结论的。请另外例举一个事实。 |
择一事 终一生
李鹃
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七集系列视频近期播出,讲述了敦煌人与莫高窟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内涵。
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择一事、终一生,而这正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
择一事、终一生,敦煌守护者们与时间赛跑,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有的把敦煌当作精神上的生命,有的坚定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会选择莫高窟,有的认为能够一辈子守护莫高窟无怨无悔。许多研究者从青年时代就扎根那里,条件艰苦,依然志向坚定。他们深知,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他们板凳坐得十年冷,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黄沙漫漫的敦煌、奉献给充满无穷奥秘的莫高窟。
从过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到如今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成果卓著,从过去文物保护几乎为零到今天文物科技保护设备、方法、理念全面更新,从敦煌研究院初建时的18人到如今上千人……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执着和专注、毅力和恒心,是择一事、终一生所必需的品质,也是令人钦佩的魅力所在。63岁的阿木爷爷,仅凭一双巧手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他们用一辈子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深刻内涵,这种工匠精神和坚定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把自己的事业当作长期的坚守,用一生的时间奋斗不息,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2020年09月18日《人民日报》)
( 1 )从新闻体裁上看,本文属于( )身边的优雅
①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邀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间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
②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一下子吸引住我目光的,是他手中挥舞的那支独特的大笔。这笔更像是随处可见的拖布,长杆的一头是粗糙的棕棉,那样随意而懒散地扎成一束。然而,就是那样一把再寻常不过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一只手挥舞着,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内容正是毛泽东的名篇《七律•长征》。
③“好功夫啊!”我禁不住赞叹起来。“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涂鸦而已。”他谦逊道,手却没有停下来。“练很久了吧?”我指了指他那遒劲有力的字。“一年多了。以前身体没毛病的时候,整天忙着工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大老粗,还能练书法,而且是水书。”他淡然地回答。“看你现在这身手,很健康啊!”看他很轻松地舞动着手中笔,谁能想象到他是一个病魔缠身的人呢?“是的,我也感觉自己很健康。”他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接下来的交谈却让我惊讶万分。他语气平淡地告诉我:他姓耿,今年刚刚50岁,去年查出患了胃癌,已切除了3/4的胃。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经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我怔怔地看着老耿,仿佛在听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别人的事情。
④“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我的困惑,“我只读过5年书,这一辈子似乎都没有摆脱贫困,日子稍微好了一点点,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穷也罢,富也罢;好也罢,坏也罢,不都是过日子吗?于是,我就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就这么简单?”我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他点点头,继续书写。
⑤看着他一笔一画,认真得像一个小学生。我不由得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抹去的字迹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它们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⑥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我在挑选水果的时候,他似乎根本没看见我这位顾客,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演草本上快速地涂抹着。他摇头晃脑,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什么。耐心地等他停了笔,为我称量、包装好水果,我才好奇地问他:“刚刚那么专注,在写什么呢?”他有些腼腆地说:“写诗呢,突然来了灵感。”“我可以拜读一下吗?”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⑦“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我。他写了不少呢,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心灵一颤的好诗句,比方,写向日葵的:你金光四溢的花环/将明媚地旋转整个夏日/像花中的女皇/威仪而典雅;写菠菜的:你内心深藏的铁/有着怎样摄人魂魄的光芒/在生命中多么不可或缺;写彼岸花的:你不是我的彼岸花啊/我谦卑的愿望/缀满所有感恩的土地/从一粒被岩隙收容的种子开始/此后的时光全部用满怀的期待和追寻充盈……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的心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柔柔地抚摸着,尘世的喧嚷和嘈杂,在那一刻全都被屏蔽了。
⑧“真好!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位叫人羡慕的诗人。”我敬佩地望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水果摊主人,想他一定有着锦绣的心思。“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诗意盎然。
⑨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已下岗多年,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随后向他提到老耿。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在我们身边,这样优雅的人其实有很多呢。”
⑩是啊,仅仅在一天里,我便有幸遇见了三位拥有优雅生活的人。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有着常人的苦恼、窘迫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 1 )阅读全文,请你谈谈“优雅”的含义。剪纸艺人:________
老耿:________
水果摊主:________
( 3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请你品析句中加点词语表达的感情。请你以《这样的人让我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