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濮阳县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惋惜 劝戒 取义成人 不屑置辩
B: 要决 雷霆 身临奇境 哗众取宠
C: 涉猎 隐匿 如座针毡 无精打采
D: 寂寥 诡谲 味同嚼蜡 铢两悉称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③④
D: ②⑥①⑤④③
3、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川剧,顾名思义 , 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D: 江西婺源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和情感的意象,它常被称为“婵娟”“玉盘”等。
B: 豪放派为宋词流派之一,辛弃疾苏轼是其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
D: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法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5、划线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索 收节约
B: 纽 老 心沥血
C: 陡 声匿迹
D: 起 挖 性格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旋(wò) 争(sòng) 司马(yì)
B: 领(yù) 幽(qiǎ0) 霍姚(biāo)
C: 静(mù) 然(qiāng) 熙然(xī)
D: 神(kān) 犬(fèi) 马前(zú)
7、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防(dī) 追(shuò) 附(hè) 而不舍(qì)
B: 沉(miǎn) 取(xí) 裂(guī) 吹毛求(cī)
C: 罚(chěng) 咀(jué) 干(kū) 钟灵秀(yù)
D: 旗(jīng) 热(chì ) 立(zhù) 相形见(chù)
8、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 )

A: (cè)隐 (yǎo)无消息
B: 负(hé) 中流(dǐ)柱
C: 吞(shì) 言简意(ɡāi)
D: (pìnɡ)请 如火如(tú)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渎xiè 笑chī 怒chēn 孜不倦zī
B: 妖ráo 忑tǎn 智ruì 强不舍ɡuā
C: 恣suī 素ɡǎo 狡xié 一黄土póu
D: 脚ɡuǒ 社据jié 面面相
10、下面一幅书法作品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洛神赋》选帖。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下列对这幅书法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赵孟頫行书代表作,字体行中兼楷,博采众长,用笔精到。
B: 这幅作品笔法蕴藉沉稳,酣墨淋漓,具有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
C: 字的结构端正匀称,点画比较丰腴,端美中具俯仰生姿的体势。
D: 这幅作品运笔圆润灵秀,优美潇洒,圆活遒媚;布局疏密有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撙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署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大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漠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记》)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 1 )下列划线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所恶有于死者 妇人异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齐命使 , 各有所主
C: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D: 不为苟得也 此为其迹,岂信然耶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 使人呼文正告曰 计其长曾不盈寸
B: 汝尚幼 今付子
C: 尔父有神术,昔死也 晶晶然如镜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臣以媪之爱燕后贤长安君
( 3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术者病 ________

②文正方辞避 ________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 5 )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调整结果

(材料二)

从门儿布说起

众所周知,杭州话里“儿”字特别多,还有“儿”字嵌在词中间的,更为特别。如猫儿桥、缸儿巷、片儿川、瓢儿菜、梢儿柴、把儿柴、筒儿面、门儿布等等。据有心人统计一共只有17个,可惜我不能一一列举。

其实这些嵌“儿”的词也在逐渐消亡中,比如说“门儿布”就是一例。当今的年轻人纵然会说,恐怕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年长的杭州人都知道,门儿布曾是家家户户皆有,人人要用的东西。家庭主妇们平时积攒的碎布头到了一定数量就会拿出来糊门儿布的。先卸下一块门板,架成案子。(旧式房子的木门是靠木轴转动的,不用金属合页,故可卸下。)然后把碎布刷上一层薄薄的浆糊贴在门板上,一层又一层糊上去,尽量地平整匀称,当糊到有报纸大小,有四五层厚时就可歇手,以后的时日就是等待了。经过数天风吹日晒,布头渐干,粘合成厚厚的布衬,用力揭下就能用了。这就是门儿布名称的来由吧。当然,你用搓板或别的什么木板也能制作,但还得冠以“门儿布”美名。门儿布多用来做布鞋或做领衬,记得杭州杂货店曾有现成门儿布卖的,而记忆最深的是那专卖门儿布的老者。此人留着长长的头发,形如当今的艺术家模样。他背个布袋,手中擎着根竹竿,竿上挂着一张门儿布,因为老人是哑吧,这随风飘动的门儿布就是他的广告。如今,布鞋已少有人问津,即使想穿布鞋,只要到老鞋庄“边福茂”去买就是了。于是,门儿布也就远离当代生活,进而鲜为后辈所知了。

(材料三)关于方言的各界声音

吴语平台:

吴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语言之一,和粤语、北方官话并列。使用人口大均有八千万(接近韩语使用人口),目前无任何官方地位。

吴语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华夏雅言的传承之一。东晋的衣冠南渡,把晋朝古音带入江南。吴语保留了两千年前的古汉语声调:入声(今普通话已无入声)。吴语还保留了中古汉语里的全浊声母,这些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古汉语音韵。很多古诗词用吴语朗读要比普通话押韵很多,如杜甫的《佳人》《登高》,岳飞的《满江红》等。

网友评论:

ZE西:母语就是在母亲脚馒头上学会的语言。

祖传角子:现在很多人的方言都说的不伦不类,就连我爸妈也是。本来还指望他们给我纠正哪些方言没讲对。

江8:杭州地方台还是多看看吧,钱塘老娘舅,有些节目里都在说方言。

LXh:目前各地都有自发组成的方言保护团体,但大部分的保护方案仍停留在讨论阶段以及小规模的民间组织活动,整体亦缺乏沟通交流,尚无任何实质保护方言的有效行动。方言及方言艺术步向消亡的趋势并未有改变。

池昌海教授:方言的消失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反映社会信息的公共平台,理应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应该让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下课。

人民日报:方言保护首先应是社会之责,应通过文化、艺术组织的努力,通过影视娱乐、大众交流等形式推动。

中国文化报: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而无法为别的什么语言所代替,其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与传承,而一种语言的文化价值其实还包括方言的存在。我国各地的戏曲有上百种,每种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若没有了方言,这些地方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珍贵的地方戏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方言也是乡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眷恋着乡音,它已经融进了人们的感情,如何割舍?

周海中教授: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中,吴语地区比例最低。
B: 门儿布是用浆糊把碎布粘合成的厚布衬,用于挂在口上,它已远离当代生活。
C: 许多古诗词用吴语朗读更为押韵,因为吴语中还保留了古汉语音韵。
D: 目前各地的方言保护团体尚无实质保护方言的有效行动,方言正走向消亡。
( 2 )关于方言,有人说保护方言与长期以来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违背,统一语言更有利于交流,而方言对交流制造了障碍。请你反驳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3 )请你为保护方言提三条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04 版,有删改)

( 1 )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

( 2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

( 3 )第三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 4 )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段………的时光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