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经棚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我……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
B: 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
C: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D: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2、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和庄重质朴、不哗众、不炫耀的品质。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壮怀激烈。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D: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静谧愉悦的气氛。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 , 多多指导。
B: 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 , 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C: 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 , 在所不惜。
D: 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4、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体裁是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作者是鲁迅
B: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莫泊桑,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巴黎圣母院》。
C: 《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作者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擅长描绘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 , 尽人皆知,已经难以再掩盖下去了。
B: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 , 真正地解脱。
6、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落(zhuì) 归(xǐng ) 发(bìng) 熠生辉(yì)
B: 眼(shà) 呜 (yàn) 浩(miǎo) 谆教导zhū
C: 雕(lòu) 积(zǎn) 踌(chú) 迫不安(jiǒng)
D: 瑕(cì) 释(quán) 家(juàn) 咬文字 (jiáo)
7、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图片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园外烧纸堵路
清明长假的第一天,人们纷纷来到福田陵园,祭奠已故的亲人。下面是有人在陵园内拍到的一组照片:


在陵园外,福田陵园停车场出口至西五环桥下,一些市民正在道路两旁烧纸钱。原本就已拥堵的进出福田陵园的交通,因为烧纸人群的聚集而变得更加缓慢。

A: 园内张贴标语
B: 园内文明祭扫
C: 园内摆放鲜花
D: 琴声寄托哀思
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挺好》这部话题感十足的都市情感剧,因为关注了是否重男轻女、啃老等中国家庭中的现实问题,频频登录热搜榜。(删去“是否”)
B: 来到美丽的滨江长廊,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删去“停下脚步”或“驻足”)
C: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改“无论”为“不论”)
D: 多数人操劳了半辈子,为的就是健健康康地享受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句末加上“的天伦之乐”)
9、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B: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C: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在海外生活了八、九年,杨先生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创业。”句中的顿号使用不正确。
10、

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将“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使得不少小店主被逼上了绝路”变换成“把”字句为: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把不少小店主逼上了绝路。
B: 将“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在北京航天城开通”和“杨利伟出任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合为一句为:杨利伟出任北京航天城开通的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
C: 将“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变为肯定句为: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会找武松报仇雪恨。
D: 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的时间”改成表示惊讶语气的句子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时间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 2 )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 杨震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③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④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众人之晚暮________

故所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________

而出________

故旧长者欲令为开产业________

(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常客居湖 皆以美徐公
B: 诸儒为语曰 予尝求古仁人
C: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辟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D: 此遗之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4 )请写出选文中概括杨震清廉品质的语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2014年第6期)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请解释划线的词语。
( 3 )文中的“我”在接过老人奖励的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一摞本子时,为什么坚信自己可以在上面写出干净、青春靓丽的文字?
( 4 )文中的老人,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析老人的形象。
( 5 )文章最后说“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请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带我去工地

邹贤中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


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


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辩。


⑴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


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⑵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


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


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个月才能挣到!”


说完,他起身离去。


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


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

(《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

( 1 )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
A: 让我熟悉他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B: 让我感受九月秋老虎的威力
C: 让我体会他辛苦赚钱的不容易
D: 罚我在工地陪他干一天的活
( 2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①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②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 3 )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
( 4 )结合最后一句话,分析文章主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四千多年历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结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释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祝福祈吉的美好愿望,传承了孝亲团圆的优良美德,彰显了辞旧迎新的创新精神,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在这个2020年的春节,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或见闻?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请以“的春节”或“这个春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