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四川省剑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B: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C: 谁能断言哪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塔克拉玛干的边沿有个罗布泊。
2、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liǎn)    动(zhàn)    粒(shā)
B: 鸣(chán) 微(bēi) 玩(bà)
C: 聒(ɡuō) 宽(shù) 迹(hén)
D: 不(ɡōu) 洗(táo) 响(ch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元朝末年,顾坚等人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改进和整理,称之为“昆山腔”,这就是昆曲的雏形。
B: 会不会感冒,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环境卫生的情况。
C: 目前,青年中出现一阵盲目追星的热潮正在悄悄兴起。
D: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B: 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视剧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中国举行70周年抗战胜利的阅兵仪式,仪式盛大史无前例 , 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
C: 生日聚会已经进行半个小时了,伊娜才慢腾腾地过来了,大家都说她是一位没有时间观念的不速之客
D: “印象·刘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这壮观的实景剧场位于人迹罕至的山水甲天下桂林市。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B: 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 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 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指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 《萧红墓胖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 《断章》一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 《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踌著 调谢 妙手偶得 触目伤怀
B: 牛犊 鲜腴 张目结舌 纵横决荡
C: 婆娑 开恳 厌厌欲睡 连绵不断
D: 燥热 联结 重峦叠障 俯仰生恣
9、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C: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
D: 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10、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 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 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
D: 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苏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插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苏过,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本词写于新政失败后。“乱鸦”当指那些党同伐异的政客。

( 1 )“山衔斗”中的“衔”字很有表现力,试加以赏析。

( 2 )诗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思有弗________

②命童子取土之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 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 )
A: 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 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 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 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鹰之歌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照在高高的天上,山把热气吹上天,山下海浪在拍打岩石……

突然,在蛇盘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鹰短短地叫了一声,就坠在地下,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撞在那坚硬的岩石上……

蛇大吃一惊,连忙逃开了,但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受伤的鸟眼前,对着鸟的眼睛发出咝咝的声音:“你要死了吗?”

“对,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地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 1 )文章第三,四段描写鹰受伤的情形及表现有什么作用?
( 2 )鹰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鹰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表达了鹰怎样的情感?
( 3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这句景物描写对刻画“那勇敢的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 4 )鹰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的?展现了鹰怎样的形象?
( 5 )读完全文,你认为“鹰”和“蛇”分别象征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

①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种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②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翻译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作品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译本,《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

③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

⑤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匮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5%4%

⑥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

⑦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2012年12月13日《东方时评》,有修改)

( 1 )第⑦段中“藏在深闺人未识”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 2 )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3 )文中第④段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 ( )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层进式
D: 对照式
( 4 )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什么问题?进而提出什么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论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果选(二)要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 “突破”;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