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质朴(pǔ)维幕(wéi)相得益彰(zhāng)杳无消息(yǎo) B: 游弋(yì)睫毛(jié)磨肩接踵(mó)张目结舌(jiē) C: 俯身(fǔ)喧腾(xuān)耀武扬威(yào)语无伦次(lún) D: 颠簸(bō)魂魄(pò)信手拈来(niān)神彩奕奕(cǎi)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
3、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 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 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 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 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 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
5、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爱”“野花”“承诺”“观测”都属于动词。B: 短语“地大物博”“宠辱不惊”“认真学习”“普通公民”的结构相同。 C: “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学生夺奖。” D: “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不会离开工作岗位。”这个句子是病句。 |
6、 | 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B: 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D: 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
7、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长沙黄花机场 T1 航站楼的正式启用,使很多旅客朋友对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忧,自己开车怎么进出 T1? B: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 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国胖”刘国梁认为世乒赛期间的直播解说对于他而言只是一次尝试,他期待自己努力学习、完成转型,围绕乒乓球做出更大事业。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删去“和用美的心灵”)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删去“通过”或“使”) C: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删去“不”) D: 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在“先进人物”后加上“的工作”)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公里左右的距离。 C: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D: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滞(zhì) 陨落(yǔn) 岔开(chà) 饶舌(ráo)B: 婆娑(suō) 灼伤(sháo) 粗犷(kuàng) 岑寂(chén) C: 禀赋(bǐng) 威慑(shè) 驽钝(nú) 咫尺(zhǐ) D: 钦差(chāi) 熹微(xī) 拘谨(jǐn) 窒息(zhì) |
强化训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题解: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诗早成于1976年4月,“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因此这首诗有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 1 )反复朗读第一,第三小节,完成下列表格填充,体会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感情。( 2 )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3 )理解诗意,回答问题①如何理解诗中“我”这一形象。 ②说说第二,四节诗句的感情基调及其朗读的语速和音调。 ③整体把握领略诗意,指出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这首诗通过意象群的组合,表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历史过程,反映了青年一代从迷惘、深思到沸腾的情感经历,表达了诗人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报效祖国的热望; B.这首诗善于选取新颖的意象,从一个角度展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历程; C.这首诗诗意朦胧,写法奇特; D.这首诗的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适应了祖国由苦难到新生历程的需要。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相关题。 B: 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安闲的百姓) C: 以裨形胜(增益) D: 南流数十步(向南) ( 2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 为之怅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而置州以来潭西南而望 C: 乃疏凿芜秽乃重修岳阳楼 D: 以裨形胜醒能述以文者 ( 3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 )甲、乙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 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 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 ,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 1 )阅读文中划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 2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地平线
贾平凹
①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笔,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②“啊,天到尽头了!”
③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④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⑤“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
⑥“天边?”
⑦“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
⑧“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⑨“地平线是什么?”
⑩“是个谜吧。”
⑪我有些不太懂了,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⑫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跟我一样有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⑬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 1 )“地平线”隐含的深刻寓意是什么?第⑫段中画线语句“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地平线”为什么是个谜?(至少答出两点)题一: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
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