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石门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新(cù) 洞(shuì) 笑(wō) 芽(pēi)
B: 喷(bó) 绳(qiàn) 疲(bèi) 进(lè)
C: 行(wō) 稻(suì) 黑(xūn) 迷(wǎng)
D: 滩(yū) 干(biě) 脱(zhēng) 船(b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有没有理想和抱负,以及自身是否刻苦努力。
C: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D: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4、

下面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明天就开始期末考试,谁都没有闲情逸致去看电视。
B: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 冬季体育长跑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这可真骇人听闻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知识。
5、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是指( )
A: 下棋
B: 种花
C: 武术
D: 驾车
6、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C: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 《春》 朱自清 现代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的人。

②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________职业之神圣。

③互敬,就是彼此________,不计较我高你低。

④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________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A: 高贵 亵渎 尊敬 甚于
B: 高尚 亵渎 尊重 甚于
C: 高尚 玷污 尊重 胜于
D: 高贵 玷污 尊敬 胜于
8、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B: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格,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C: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
D: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9、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 )
A: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B: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 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10、下面句子“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余故道而学之难告之

A: 无从致书
B: 中有足乐者
C: 人多书假余
D: 衾拥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

( 1 )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动态画面。
( 2 )“东风”一词语义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所造诣/人莫测也
C: 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 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 2 )解释下列划线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安定胡瑗讲明道学:________

福唐刘彝赴阙:__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当余之师也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
B: ①久而乃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
C: ①乃葺小室 ②太守而宾客从也
D: ①所造诣人莫也 ②夫大国,难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 5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________,【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拾 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的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呢。”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但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也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忽然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地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儿。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个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

( 2 )小说第 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一下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 3 )从描写和修辞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4 )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 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5 )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驱蚊的科学现代时

①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声称已经从埃及伊蚊身上找到了决定蚊子性别的基因,称其为“Nix”,并已用它来改变雌蚊的性别。研究人员把Nix基因注入到蚊子的胚胎中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吸血鬼雌蚊转化成无害的雄蚊。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优化。

②其实,科学家一直都在尝试在基因层面上寻找降低蚊子危害的办法。例如,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基因方法来防治疟疾,该方法可使蚊子不再繁殖出雌性后代。我们知道,雄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可以决定它的后代为雌性,针对这个特点,研究者把一种名为“I-PpoI”的DNA切割酶植入了雄性冈比亚按蚊的体内,如此一来,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剔除。这就意味着这种经过基因处理的雄蚊的后代几乎都是雄性蚊子。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实验室实验中,蚊子所繁殖后代中的95%是雄蚊。随后,研究人员从野外捕获了5 群冈比亚按蚊进行实验,结果有4群蚊子在经过6代繁育后由于不再有雌蚊而灭绝。

③或许,前面这些让蚊子彻底断送香火的做法有点残忍,那么接下来,科学家的策略就显得“人性化”多了。对于蚊子来说,嗅觉极为重要,是其觅食、吸血、寻偶、产卵的依靠。针对蚊子的嗅觉特性,科研组使用了一项名为锌指核酸酶的技术。根据这项技术,用结合蛋白质可破坏蚊子体内的orco基因。orco是一个编码蚊子体内嗅觉受体的基因,当orco产生突变时,蚊子就不会再组建嗅觉受体。这相当于破坏了他们的嗅觉,使蚊子不再把人类当作攻击目标。甚至,它们对避蚊胺的气味也变得毫不在意。

④人类发明的杀虫剂曾经是蚊子的一大杀手,但是由于被长期大量的使用,蚊子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且,杀虫剂的生产及使用对环境也有污染破坏。因此,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制造出,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虫嗅到后产生驱避而不敢接近的化学物质(驱避剂)。正是因为蚊虫是被人类的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人体散发的气味强烈吸引而搜寻到宿主,所以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机制,从而诱导出蚊虫的驱避行为。

⑤避蚊胺是美国农业部在上个世纪开发出的一种化学驱蚊产品,其驱蚊效果得到了国际公认。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当人体有复杂气味存在时,避蚊胺反而显著增强蚊子向宿主飞行的概率。而美国科学家新开发的代号为“VUAA1”的化学分子,其驱蚊效果不仅是避蚊胺的1000倍,而且阐释了一种全新的驱蚊机制。以避蚊胺为代表的传统驱蚊机制,都是让蚊子优先闻到驱避剂,以掩饰人体气味,当蚊子闻到驱避剂后便主动避开。而VUAA1的作用在于,它能激发蚊子的嗅觉系统中的受体蛋白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使蚊虫基本丧失嗅觉的分辨能力,从而无法正常搜寻到人体。

⑥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不过,历史上曾经有很多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没了下文,但所有这些努力至少也给控制蚊虫和蚊虫带来的传染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5期,有删改)

( 1 )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尝试?

(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 3 )第②段“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剔除”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掌心化雪》中老师对“我”的巧妙帮助是善;《老王》中老王送人看病不肯收车费是善,《驿路梨花》中“梨花”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是善…善有时是一只代表友好的手,有时是一句轻轻的鼓励,有时只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请以“善,润了年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