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北省冀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微妙 一丝不苟 迎风招展 眼花瞭乱
B: 羞愧 锐不可挡 白手起家 杳无消息
C: 烂漫 诚惶诚恐 正襟危坐 粗制滥造
D: 躁热 摧枯拉朽 殚精竭虑 略无阙处
2、下面情境下,你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值清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纸钱”、“天堂短信”等祭奠方式,市民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文明祭扫,而你的爸妈还要沿袭旧习,到路边烧纸钱。

A: 爸,妈,你们别再搞这种封建活动好不好啊?
B: 爸,妈,咱们追思先人可以,但也不能不讲功德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C: 追思先人无可厚非,但作为文明公民,我们也应该移风易俗,选择文明祭扫的方式,这样,一可以追思先人,二又响应了政府号召,你们说对不对啊?
D: 爸,妈,今年清明节,咱们换种祭扫方式好不好?比如天堂短信,又文明,又能传递思念,你们看行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以“全民健身,享受运动快乐”为主题的首届“百座名城,万人赛艇”活动在我市生态科技新城1912特色小镇广场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B: 包括ofo、永安行在内的共享单车在二三线城市投放时受阻,受阻的原因大多是未在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引起的。
C: 中国武术协会表示,将进一步整治武术乱象,规范武术赛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武术事业健康发展。
D: 随着“开门办学、不立门槛”的新式办学理念的推进,使高校不断释放公共教育资源,收获了一大批“校外粉丝”。
4、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杰出不凡。)
B: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嘘:嘴里嘘气。)
C: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D: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此处指这些明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5、

奇妙的中华语言是世界文化的无价之宝,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兰州举办的马拉松比赛,给弘扬兰州精神和兰州形象带来良机。
B: 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 最近,张掖的湿地、丹霞、草原系列摄影作品展,表达了人们祝愿家乡蒸蒸日上。
D: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D: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7、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B: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论著之一。
C: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即兴演讲。
D: 《马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下列对古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B: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在凄清的夜晚,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集体的失眠是不会发生的。
C: 《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D: 《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下列划线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iān)骨 威(shè) 归(jiù) 人声(dǐnɡ)沸
B: (juǎn)曲 狂(lán) 招(lái) 中流(dǐ)柱
C: 画(zēnɡ) 蹲(jù) 倒(dān) 洗耳(ɡōnɡ)听
D: (chēn)视 唏(xū) 慰(jí) (shì)才放旷
10、结合下面选文,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唯一尽心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也是最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的人。都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其实做儿女又何尝不是?(子欲养而亲尚待,绝对是上天给予最大恩赐。)趁父母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吧。陪伴不是只在口头上说一说,而是要多拿出些实际行动去做、去实现。


A: “父母”、“儿女”、“年轻”、“陪伴”都是名词。
B: “这”、“他们”都是代词,“付出”、“行动”都是动词。
C: “回报”的同义词是“回应”,“年轻”的反义词是“古老”。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给予”后加上“我们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洮西捷报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1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览物情,得无乎?

(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 襟。
C: 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 的人生见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A(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B(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主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在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会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 1 )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 2 )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渐渐释然

( 3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
( 5 )“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苟同

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 1 )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B: ②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C: ③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
D: ④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
( 3 )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B: 作者在第③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 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苟同”才符合文意。
D: 第②和第③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要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耕耘中学”)同学写一篇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二)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听众,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演讲结束后,嘉宾都被莫言的故事感动,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

相信聪明的你,也是讲故事的高手。请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完整叙事,曲折生动;②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