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临汾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武夷山山好水好,人文底蕴深厚,具有德高望重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B: 许多爱心人士蠢蠢欲动地投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旱工作。
C: 面对多国部队一轮又一轮的空袭,丧失制空权的卡扎菲束手无策。
D: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加油、世界给力”的口号络绎不绝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暖花开,听说明天要去要春游了,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B: 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在大庭广众之下,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讲。
C: 雾霾肆虐,扑朔迷离的足球场让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足球赛。
D: 如果你下定决心,那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对你而言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3、下面是写给“战疫”英雄的一副对联,请你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病毒,天使逆行,驱妖无畏;

下联:江城,精兵前赴,担当护民


A: ①逞威 ②负重 ③蒙难 ④有情
B: ①突降 ②全心 ③蒙难 ④有情
C: ①逞威 ②全心 ③险情 ④无悔
D: ①突降 ②负重 ③险情 ④无悔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________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径,________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阅读和欣赏散文,________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己的感悟,________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A: 粉饰 煽动 既 又
B: 修饰 煽动 不但 而
C: 粉饰 鼓动 既 又
D: 修饰 挑动 即使 也
5、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6、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说(xù) 荒(bì) 肩(bǎng) 家(pǔ)
B: 恶(zèng) 辱(wǔ) 门(kǎn) 忿然(fèn)
C: 问(jié) 愧(zuò) 午(xiǎng) 性(nián)
D: 震(sǒng) 镶(qiàn) 尬(gān) 糕(zāo)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依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把文章大致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其中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散文,文章在平实朴素的表述中,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9、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B: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于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C: 在运动中,我们这批比较进步的学生,组织了《觉悟社》。
D: “今天好热呀!——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10、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xié) 匀(chèn) 雄(kuà) 长虹饮间
B: 河(jiāo) 河(dī) 石(qì) 卢沟晓月
C: 记(zài) 形(hú) 推(chŏng) 千态万状
D: 久(yōu) 刻(diāo) 损(cán) 独一无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请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试比较这两首词的异同。

[甲]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乙]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①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逢迎:碰头,相逢。④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⑤此词一说作于苏轼被贬于密州期间。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 1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有龙则________ ②惟吾德________

③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④四时备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仙则/卷卷有爷
B: 斯陋室/吾剑之所从坠
C: 答谢中书/家抵万金
D: 山川美/食不能尽其才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4 )填空与简答。

①乙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析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
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授巾的仪式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A)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鲫,落寂孤独。
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待,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脖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扯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绞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大伙扑上拉开她俩。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说是厂里总是印账簿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她成了下岗女工。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儿子得了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她在几地连做小时工,十分奔波辛苦。这次刚好到这边打工,于是抽空和老同学见见面。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握着她的手。(B)她的掌上有很多毛刺,好像一把尼龙丝板刷。
半小时后,荞要走了。同学们推我送送她。我打了一辆车,送她去干活的地方。本想在车上,多问问她的近况,又怕伤了她的尊严。正斟酌为难时,她突然叫起来:“你看!你快看!”
窗外是城乡交界部的建筑工地,尘土纷扬,杂草丛生,毫无风景。我不解地问,你要我看什么呢?
荞很开心地说,我要你看路边的那一片野花啊。每天我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寻找它们。我知道它们哪天张开叶子,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我每天都向它们问好呢?
我一眼看去,野花已风驰电掣地闪走了,看到的只是荞的脸,憔悴之中有了花一样的神采。于是,我那颗久久悬起的心,稳稳地落下了。我不再问她任何具体的事情,彼此已是相知。人的一生,谁知有多少艰涩在等着我们?(C)但荞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还在寻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问候着它们。我知道在她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
此后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 (选自《写给女儿们的散文》)

( 1 )本文讲述了关于“荞”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 2 )揣摩文中划线的语句,回答:
①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任一角度,结合语境进行评点。
②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C句中加点的“重重风雨”一词的理解。

( 3 )寻找一片野花的“荞”,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美丽。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荞”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荞”经历了重重风雨,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面对生活,我们该持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你的生活感悟谈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的月夜

①“五一”小长假,妈妈带乐乐到农村看望奶奶。对六岁的乐乐来说,邻居家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腆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弄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求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这时他看到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还看到墙角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他真担心阿保哥会不小心掉到粪池里。最后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妈妈过来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績好不好。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都考不好。”阿保似乎没听到奶奶的话,他只是看着乐乐手,上来回滑过的湿纸巾,半天没回过神。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菜畦。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爸妈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电脑。“可是妈妈说,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阿保抬头望向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丝丝缕缕的几片薄云遮住了月亮,月夜似乎暗了下来。而乐乐却感到耳边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也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李传鹏选自金羊网,有删改)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 3 )说说文中第⑦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阿保抬头望向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丝丝缕缕的几片薄云遮住了月亮,月夜似乎暗了下来。而乐乐却感到耳边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也跟着伴奏。

( 4 )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規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緒、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面对阿保的父母,你想说些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当宗璞读懂了紫藤萝花语,她就能从命运挫折中重拾勇气;当杨绛读懂了不幸者的善良,她就具备了人道主义情怀;当梁启超读懂了苦与乐的关系,他就能担负起人生与社会的责任……

相信渐渐长大的同学们,也一定慢慢读懂了许多许多。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结合自我经历和感受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