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凛冽 繁衍 不可名状 心旷神怡B: 笑柄 迁徙 长途跋涉 莫衷一事 C: 许诺 恻隐 通霄达旦 一拍即合 D: 安祥 涟漪 盛气凌人 妙笔生花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 C: 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
3、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B: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C: 我教了二十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扶摸着你。 |
4、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B: 嗔怪(chēn) 涟漪(qǐ) 遒劲(qiú) 忍俊不禁(jīn) C: 阔绰(chò) 伶仃(líng)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 真谛(dì) 炽热(chì) 酝酿(niàng) 惟妙惟肖(xiào) |
5、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锤炼 流连 不屑置辩 温文尔雅B: 禀赋 笔砚 巧言令色 举止泰然 C: 乖觉 热衷 光彩熠熠 煞有介事 D: 震慑 憔瘁 孤陋寡闻 声撕力竭 |
6、 | 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___,___,___。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 A: (甲)(乙)(丙)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 应有尽有。 |
8、 |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 , 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B: 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 , 无处不妥贴、无处不耐人寻味,读者会陪你哭陪你笑。 C: 《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同学中鹤立鸡群 ,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
9、 | 对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②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多人不但没有享受到舒适的生活,反而整日提心吊胆。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④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A: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假设复句 条件复句 B: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C: 假设复句 选择复句 条件复句 递进复句 D: 假设复句 条件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
10、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B: 消息常采用“金字塔”式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重要——次重要——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C: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表达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D: 《观刈麦》一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 1 )联系原著中整首诗歌,说说在这首诗歌中,“黎明”和“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 )请结合选文,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的特点。 ( 3 )结合“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等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野芳发而幽香。 ( 3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分别摘写出来。(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 5 )就以上两段文字分析《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语言特色方面的不同。 |
山岗上的秃树
①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②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③没法儿不心动,没法儿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致致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
④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幅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丫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
⑤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过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它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
⑥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干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的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
⑦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搬家了,我也迁徙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⑧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我回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⑨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底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裤。
⑩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的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⑪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而有梦的人不会苍老,而有梦的树四季常青。
( 1 )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
韭菜饺子(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屋里睡觉了,可母亲却没有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之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了是凌晨3点多了。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热乎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