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恣睢zì 恪尽职守gé 滞碍zhì 涕泗横流dì B: 拮据jié 气吞斗牛dŏu 栈桥zhàn 味同嚼蜡jiáo C: 勾当gōu 吹毛求疵cī 庖官páo 强聒不舍qiáng D: 谮害zèn 根深蒂固dì 田圃bŭ 廓然无累kuò |
2、 | “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 A: 埃斯库罗斯 B: 索福克勒斯 C: 欧里庇得斯 D: 阿里斯托芬 |
3、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B: 杨修、香菱、菲利普夫妇、闰土这四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C: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D: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李逵则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
4、 | 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 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 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D: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
5、 | 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它所称赞的人物是( ) A: 诸葛亮 B: 黄忠 C: 关羽 D: 张飞 |
6、 | 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 不能指望一步登顶。B: 从细节描写之处见真情,是亲情类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 C: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 , 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7、 | 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不同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南方特有一种婉约的柔美。江南水乡小镇便是典型,犹如遇见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这般。徘徊在悠长的小巷,古朴的石板路,两边的黑瓦白墙,刻画着斑驳流失的年轮。小桥流水,渔舟唱晚,在这碧波涟漪中,我撑一架竹篙,载着怀古的情伤,一路叹息,一路结着幽怨的惆怅。 A: biāo huí gāo zài B: piāo huái gāo zài C: biāo huái hāo zǎi D: piāo huí hāo zǎi |
8、 |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9、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10、 | 下列对剧本《枣儿》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B: 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新生活。 C: 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D: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1 )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子墨子见王( ) ②舍其文轩( ) ③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 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3 )语段中,画线句子与哪个句子相照应?( 4 )墨子诱导楚王亲口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目的是想让楚王陷入什么样的境地?这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预热中的物联网
①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早晨出门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这是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1份报告中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②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按约定的协议,通过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这样就是物联网了吗?当然不是,其实物联网的实质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又称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RFID技术我们并不陌生,到超市买东西结账时,收银员扫描的条形码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③2009年,物联网被真正摆在各国发展战略规划中,说明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世界大国领导人的重视。作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值得期待。
④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但是就它的某些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来说,我们也不是很生疏,比如红外防盗,GPS定位系统,只不过这些还是初级个体应用。
⑤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例如,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国移动与牧区合作,给放养的羊群中每一只羊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块羊肉上,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知道羊的成长过程,确保食品安全,这就是“动物溯源系统”。今天,我国已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⑥同样,上海移动也为多个行业客户量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上海目前推出了“车务通”系统,上海移动将10多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在该系统普及后,交通部门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和网络,对道路上的所有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故。在今年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除了大量的行业应用,物联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影响。据透露,上海移动目前正与某速递公司商谈,计划未来在速递信封内页安装上包含物联网技术的芯片。在快件投送出门后,用户和速递公司可全程掌握快件的流程进展,直到收件人确认收到快件为止。
⑦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届时,在个人健康、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
( 1 )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①文中举世博会期间推出“车务通”系统的例子,说明了物联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在个人健康、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 4 )目前,我国对物联网进行了哪些领域的尝试?请分点概括回答。读书养气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吸取气,汲取一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要求:①论点明确,导向积极,要有充分的论证过程和结论;②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中的两种。③论据要有说服力,所举的事例要与论点保持一致。④题目自拟,篇幅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