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应时刻提醒自己改正。
B: 望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使游览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雄奇。
C: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 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广大居民禁止在楼道、消防道停放电动车!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 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下列语法和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视觉中国、东方IC等机构的商业模式,虽然不违法,却不道德,对社会的贡献也很低。”这句话中,加点字“虽然”“对”“也”分别是连词、动词和副词。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从军的传奇,使得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常说的“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巾帼”和“须眉”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6、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正式收官结束。在视频末尾,“多谢款待,下季再见”的弹幕刷了屏。观众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这部片子的喜爱和留恋。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


A: “方式”是名词,“对”是介词,“喜爱和留恋”是并列短语。
B: 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正式收官。”
C: “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这个句子中,“共同”是状语。
D: “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是转折复句。
7、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中举,第一称“解元”,第二称“亚元”
B: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
C: 男子二十曰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耳顺指的是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情是一种心境,美好的心境最易升起美好的感觉。真情来自真诚,不需要妄费心机去攫取。真情需要去感受,平凡的事件中更易显现。
B: 钱塘江边的这所学校,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雅 , 学术氛围深厚,是一所学生学习深造的理想院校。
C: 中国拳击选手皱市明在人声鼎沸的拳击场上充耳不闻、从容淡定,击败对手,夺得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
D: 201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然后他却对这奖项不以为然 , 缺席了诺奖颁奖典礼现场。
9、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A: 家弟.家妹
B: 舍弟.舍妹
C: 息弟.息妹
D: 堂弟.弟妹
10、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傍晚时分,橘子洲上长1200多米的彩灯如出水巨龙腾跃江面,点亮了长沙的璀璨夜空。
B: 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 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魅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

( 2 )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②余则缊袍衣处其间________

③还蒲州驿________

以其事积时凝滞者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烨若神人/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
B: ①足肤皲裂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望之
C: ①时人莫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人弗受
D: ①则天甚之/②父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 4 )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 5 )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

②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________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莫高窟绵延千年,地处戈壁沙漠,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洞窟内环境相对稳定,壁画和彩塑所用矿物颜料性质稳定,历史上鲜有灾难性战事和社会动荡,这些是洞窟本体、壁画和彩塑得以保存至今的重要条件。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16世纪中叶,政府封闭嘉峪关,关外人民内迁,敦煌沦为边荒之地,石窟停止开凿,无人看管,任由窟檐朽烂、窟门缺失、窟室坍塌。到20世纪40年代,历经沧桑的莫高窟已是满目疮痍。

②敦煌研究院保护专业人员经过对莫高窟洞窟崖体及其壁画和彩塑,以及石窟大环境和洞窟微环境的多年调查、监测和研究发现,有很多风险因素长期威胁着莫高窟的保存。

③首先,莫高窟地处戈壁沙漠,千百年来长期受到风沙的威胁,稍有风吹,鸣沙山的流沙就会从莫高窟崖顶飞泻而下。风沙流会侵蚀洞窟围岩和露天壁画,甚至造成岩体坍塌,风沙一旦进入洞窟还会破坏壁画和彩塑。

④其次,水的入渗和可溶盐也是威胁。莫高窟每年夏季有季节性降雨,雨水沿崖体裂缝渗入岩层,溶解了岩体中的盐分。溶解后的可溶盐随水分进入到洞窟岩体,壁画地仗层、颜料层中,导致壁画受潮。待水分挥发后,可溶盐在壁画的地仗层和颜料层中结晶,会导致岩体疏松,壁画损坏。

⑤最可怕的威胁是地质灾害。莫高窟建造在沙砾岩体中,且位于甘肃省河西地震区边缘。在自然的缓慢侵蚀与历史上各类突发地质灾害的叠加作用下,开凿洞窟较多的岩层存在着许多纵向和横向裂缝,风雨侵蚀致使裂缝迅速增大,破坏了岩体赖以固结的泥质、钙质胶结物。一千多年的时间,引起莫高窟立面岩体局部垮落、坍塌。

⑥另外还有一种灾难就是人为的破坏,最典型的就是臭名昭著的华尔纳之流剥离壁画、盗窃彩塑的行径。1923年9月,华尔纳一行从西安出发,第一次代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实地考察。这支考察队轻车简从,只带了滑膛枪、自动手枪、地图、化学药品以及照相器材。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文物盗窃,华尔纳一开始就瞄准了中国美术品。他相信,只要带回实物的壁画,就能在哈佛大学实验室的帮助下,弄清唐朝壁画名家使用的颜料及其来源,解答艺术史上一些难以捉摸的问题。华尔纳利用特制的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为精美的壁画,还盗走了几尊经典的彩塑。

⑦严重的人为破坏还有哥萨克士兵在洞窟里的肆意破坏。1922年,新疆督军遵守国际条约护送沙俄旧部的哥萨克军团。因时局动荡,北洋政府令其滞留甘肃敦煌。在愚昧无知的官吏的操纵下,莫高窟的一些洞窟变成了哥萨克士兵的营地。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哥萨克士兵,他们居然在洞窟里烧火做饭,胡乱刻画,造成了洞窟壁画的毁坏。

⑧此外,如果管理不善,旅游对莫高窟也势必会产生很大威胁。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本不具备开放博物馆的条件和功能,又不能按照博物馆展陈的要求进行改造,因此洞窟可承载的游客量十分有限。自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社会开放以来,游客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旅游业大发展,游客数量快速递增。2001年超过30万人次,到2016年达到135万人次;2017年比上一年又增加了35万人次,达到170万人次;2018年增至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19年突破200万人次。未来莫高窟的游客数量还会不断突破记录,这会给莫高窟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游客服务管理能力带来极大的压力。大量游客进入洞窟参观,使得洞窟内的温度波动剧烈,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洞窟长期保存和游客的健康均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⑨莫高窟最早的洞窟距今已有1653年,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莫高窟就是古代中西文化在敦煌交汇交融的见证。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莫高窟的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重而道远。

(选自《樊锦诗自述:我心归处是敦煌》,有删改)

( 1 )第⑧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 2 )文中第②段说“有很多风险因素长期威胁着莫高窟的保存”,结合全文,请概括威胁莫高窟保存的风险因素。
(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高窟绵延千年,地处戈壁沙漠,建造在沙砾岩体中,位于甘肃省河西地震区边缘,靠近鸣沙山。
B: 华尔纳相信,只要带回实物的壁画,就能在哈佛大学实验室的帮助下,弄清中国历朝壁画名家使用的颜料及其来源。
C: 新疆督军在护送哥萨克军团的时候,在洞窟里烧火做饭,胡乱刻画,造成了洞窟壁画的毁坏。
D: 莫高窟的洞窟距今都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古代中西文化在敦煌交汇交融的见证。
( 4 )文章结尾说道“莫高窟的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文章内容,请为莫高窟的保护写三条建议。
文本阅读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 “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 1 )文章③、④、⑤段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

“她”

第③段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④段

________

________

第⑤段

________

________


( 2 )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 3 )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 4 )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 5 )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一首小诗写道:

只要春天还在,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纵使身陷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请以“只要 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