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相见欢》依次是五言律诗、曲、七言绝句、词。 B: 《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 C: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等都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D: 《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李汝珍的《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易小(交换) C: 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D: 长跪而谢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
4、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C: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
5、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政为“领悟”。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B: 抹 坚毅 涌 C: 擦 坚毅 喷 D: 抹 坚强 涌 |
7、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蹿(cuān)跳 尴尬 (gà) 吊唁(yàn) 唏(xī)嘘(xū)B: 面颊(jiá) 归咎(jiù) 差(chāi)使 辟(pī)头 C: 刹(chà)那 镂空(lōu) 两栖(qī) 顷(qǐng)刻 D: 惊骇(hài) 箱箧(xiè) 瞥(piě)见 着(zháo)落 |
8、 | 下面哪个不是有关鲁智深的一个情节:( ) A: 拳打镇关西 B: 大闹野猪林 C: 血溅鸳鸯楼 D: 倒拔垂杨柳 |
9、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 谜底:日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 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
10、 | 戏剧作品《雷雨》、《日出》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郭沫若 C: 曹禺 D: 老舍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 1 )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 2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索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丁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管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日光下澈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③乃记之而去________ ④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记之而去 时踞石而坐 B: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 处处志之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益信声无哀乐也。 ( 4 )两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③“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 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母双簧刘宏图
①妻子叫他“车夫”,周围人都叫他“车夫”。
②他的车是一辆三轮和一辆轮椅车。坐在车上的是他多病缠身的老母亲。
③刚开始的时候,母亲还能走动,他就用三轮拉,后来母亲上不去三轮了,他就用轮椅推。每天,街坊邻居们都看着他们娘俩有说有笑地出门,有说有笑地回来,回来的时候,车上就多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新鲜蔬菜。
④邻居们不解了:“你出门买菜,一个人去就是了,干嘛总带着你妈啊?多费劲啊!”
⑤他们家住四楼。有一次,他背母亲下到二楼拐弯处时,腰痛难忍、脚下发软,他拼命向前跨出几大步,还是摔倒了,前额磕出了血,但万幸的是背上的母亲安然无恙。这样摔下楼的经历,前后有过6次。
⑥可他还是或拉或推地带着母亲,乐呵呵地去向菜市场。
⑦有一天,一个老太太把他拉到一旁问:“小伙子,这些年我天天看你推轮椅带妈妈上街,你妈是什么官,每月退休金有1万吧?”
⑧他说:“我妈是家属,没有退休金。”老太太脸一拉,说:“不讲实话!父母没钱孩子哪会这样孝敬?你妈的存款是50万还是100万?”
⑨他苦笑道:“大娘,我妈不仅没有存款,而且每月的医疗费就得好几千。”老太太愣了片刻,流着泪走了。
⑩其实,他带母亲出门买菜,不仅是让母亲透透气,聊聊天,还是为了发挥母亲的砍价优势呢。
⑪每次跟商贩讨价还价成功,省个五分、一毛的,母亲都格外的高兴,一路上神采飞扬的,很是得意,回来跟他说:“看看,儿子!妈妈比你强吧,我买菜今天省了不少钱呢。”母亲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那种成就感,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⑫于是,他再辛苦也要带着母亲一块去买菜。
⑬有时候,遇到一些死板的小贩,母亲怎么砍,都不肯让步,他就偷偷地戳戳商贩,或使个眼色,意思是:“你就先按我妈出的价卖,余额我呆会补给你。”心领神会的小贩照办了。砍价成功的母亲又能高兴一整天。
⑭时间一长了,小贩们都知道了他们娘俩的故事,也都很乐意配合他的“演出”。每次他带着母亲出现在菜市场,他一开口问价,商贩们总是把价格叫的高高的,而且一脸的严肃,丝毫也没有商量的余地。而等到母亲“出马”的时候,小贩们总是很快便“无可奈何”地“就范”了,有时候,还顺带夸上两句:“大妈,您可真会说啊,姜还是老的辣啊!”
⑮他和小贩这样的“双簧”演出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⑯有时候,给母亲的爱一个出口,也是一种孝顺。让母亲感觉到有价值,这样的“精神赡养”比任何物质都显得珍贵和重要。
⑰这个为母亲演“双簧”的“车夫”叫王春来,是洛阳监狱一级警督,“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中华新二十四孝奖”获得者。
写作:
题目:这一天,让我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