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邵阳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从意大利归国的700余件文物,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
B: 凤城大道两旁的黄色雏菊花盛放,摩肩接踵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之中。
C: 良好得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D: 在凤城小记者团成立12周年纪念活动中,凤城日报社总编辑做了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发言。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个人从梦中醒来的早晨,看着朝阳踏破彩云的襁褓攀向高处,我时常想,这崭新的一天,不就是一个新诞生的婴儿吗?我要为他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再细心的他,他,他,他,让他成为无愧的时间之子。

A: 培育 呵护 充实 赞美
B: 呵护 培育 充实 赞美
C: 培育 呵护 赞美 充实
D: 呵护 培育 赞美 充实
5、没有反义词的一句是( )
A: 只见成群结队的探险队员出出进进。
B: 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
C: 他试着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外宾说话。
D: 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成份赘余:删掉“的原因”)
B: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C: 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D: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语序不当:应将“全国各地”调整到句首。)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B: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8、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 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 , 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 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 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谓中,为了表达对人的尊敬需使用敬称,可称对方的字、号、官爵。如范仲淹字“希文”,王安石号“半山”。
B: 古文“序”可用来送别赠言,如《送东阳马生序》;“说”只能用来说明事理,如《爱莲说》;“记”则是一种散文体裁,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 《史记》《左传》《战国策》它们分别为: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其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D: 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年,2020 年为庚子年,“庚”属于天干,“子”属于地支。
10、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D: 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睛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释】①川口:河口。

( 1 )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 2 )诗歌三、四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理想,试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选段

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耕于南阳 躬:________

除奸凶 攘:________

(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3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 4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家风


①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②家风对领导干部而言,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这样看来,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


③穿越治乱兴替的历史风烟,多少盛世繁华只留下“而今安在哉”的感慨,而家风传统却延绵不衰,给予一代代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浙江钱家自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开始,一个家族绵延1000多年,尤其在近代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精英人物,见证着家风传承的力量。


④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像个别“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的精神空虚、盲目炫富,莫不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关。由此可见,家风纯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


⑤有人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绵延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中国人的家,是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是孔鲤过庭的声声教诲,是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成就更好的个体,亦能汇聚成更好的国家。

( 1 )选文第②段首先提出了“①________”这一观点;然后,将②________与③________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的结论。
(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检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采,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检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措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裸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未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 1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 2 )请你根据第⑥段中加线的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 3 )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 4 )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多”这一理念。最初,密斯提出“少即多”的意义,更多的是在建筑结构之上。他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刨去繁琐多余,保留最具有震撼感受的结构力量,即现在所说的简约风格。但其实,在现实中不少人将“少即多”作为人生信条。少说一点,说精一点;少做一点,做实一点;少买一点,买优一点。我们也不难发现,“化繁为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准则。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少”与“多”有了怎样新的启迪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