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C: 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D: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项是( )
A: 聒噪 煞白 无缘无故 根深蒂固
B: 褴褛 阔绰 郑重其是 言不及意
C: 拮据 萧索 断章取义 走投无路
D: 惘然 桑梓 歇斯底里 富丽堂皇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
B: 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
4、《水浒传》中大闹忠义堂的人是( )。
A: 吴用
B: 杨志
C: 武松
D: 李逵
5、选出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诀 娴熟 相形见绌 妇儒皆知
B: 萧瑟 端详 鞠躬尽瘁 附庸风雅
C: 亵读 修葺 轻歌曼舞 前仆后继
D: 怂恿 悲怆 如火如茶 李代桃僵
6、

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 他的祖籍是江苏响水人。
C: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D: 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丽水景宁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当地老百姓热情好客,我们在这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 果然是到了敦煌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了。
C: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巧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D: 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披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恶恶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曾候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中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股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 ①③⑤④②
B: ②③⑤①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⑤①④③②
9、关于诗歌,下列说法有误额一项是( )
A: 现代诗,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创作的新体诗歌,也称新诗。
B: 按表达方式分,现代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C: 新诗采用现代口语,不受格律的限制,所以不需要押韵,形式不要求整齐。
D: 诗歌的功能在于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它的语言以凝练隽永见长。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丁”“布衣”都指平民;“岱宗”“岳父”都指泰山;“四书五经”的“经”指《诗经》《金经》《三字经》等。
B: 《伟大的悲剧》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五人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们的失败之悲、死亡之悲。
C: 《爱莲说》《孙权劝学》《河中石兽》是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的。都德、普希金、端木蕻良分别是法国小说家、俄国诗人、日本作家。
D: 《乐府诗集》是一部由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歌辞总集。《陋室铭》的“铭”原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渎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予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高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屠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出自《列子.汤问》)

【乙】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基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文首:头上有花纹。②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________

②何而不平 ________

③无陇焉 ________

为精卫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 3 )【甲】【乙】两文在寓意上有何共同之处?十八大以来,多次在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 1 )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描写了哪几片段?请简要概括。
( 2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 3 )体会文中的描写语句,回答问题。

①第④段: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从描写的角度上看属于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

②第⑨段: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从描写的方法上看是运用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

( 4 )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象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 1 )本段对一老一少两只斑羚结对跳山涧时的动作描写很多,体会一下其中动作的含义。

( 2 )文段开头老斑羚出列时,朝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文段后,半大斑羚跳跃成功后,“兴奋地咩叫了一声”,分析一下这两声咩叫。

( 3 )我们应当在斑羚身上学到些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一)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小故事,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