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北武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七擒孟获(《三国演义》)
B: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C: 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D: 猪八戒﹣﹣大战二郎神(《西游记》)
2、
《泊秦淮》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 这是一首感时愤世之作,借前代亡国之音,讽刺晚唐时期社会风气的衰退淫靡。
B: 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交融在一起,勾画出一幅夜色迷茫、凄清颓废的气氛。
C: 第三句,表面斥责无政治头脑的“商女”,实际上暗讽唐代统治者不知亡国之恨。
D: 尾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老是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ǎn)步 很(lèi) 信(fú) 脚(huái)
B: (lèn)芽 (pū)着 煎(áo) 水(pào)
C: 分(qí) (huán)小 (chāi)散 (dūn)下
D: (shà)时 鱼(táng) (wěn)当 水波(lín)粼
4、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
C: 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编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
D: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5、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 , 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 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 面对五倍于我的敌军,八路军某部团长果断下达撤退的命令,大家张皇失措的撤离阵地。
D: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7、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焉(参与)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
C: 小信未 ,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 小惠未 , 民弗从也(遍及,普遍)
8、选出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要(sài) 灭(jiān) 靖(suí) 锐不可(dāng)
B: 寒(jìn) 蹿跳(cuàn) 震(sǒng) 杯盘狼(jí)
C: 蹒(shān) 尴(gà) 身(yǔ) 呆笨拙(zhì)
D: 愧(zuò) 榭(xuān) 俗(cāng) 销声迹(nì)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B: 当校车事故的风波不断袭来时,令国人看到了一群群良心泯灭的丑脸。
C: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D: “中国川味火锅店”开张后,陈全德选择了诚实稳健的经营方式,薄利多销,坚决不为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1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_________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这里不断_________的景色都让游客们_________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A: 旅游 变换 领略
B: 旅途 变换 领会
C: 旅途 变幻 领略
D: 旅游 变幻 领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吟赏。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 1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讨山越 ( ) ②君宜之 ( )
③遂往蒙 ( ) ④肃于是越席之 (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 3 )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 4 )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麦田里的守望者

①冬日如一位时光深处的老人,泛黄的脸上缺少血晕,它太过安静了,以至于需要听鞭炮的声音才知道这个世界还在运行。但是麦田呢?是衰败冬天的一个滋生的孩子吧,整个季节,就只有麦田在那里放肆地笑。

②父亲是可以看见那种笑的,这正如他自己所说,麦田也是他的孩子。不过,这个季节父亲是不会去打理麦田了﹣﹣绿油油的麦子,在寒风中兀自张扬着青春。父亲忙,忙购置年货,还忙着给我新居添置一些家具。而此时,我在归家的火车上,泡一杯茶,静听火车狂傲的呼啸。等火车不再闹腾了,我也就归家了。

③父亲在巷子口来回踱步,看见归来的我,淡淡地说一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冬日的阳光聚集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看见阳光下那朵绽放的幸福的花朵。

④春节,团圆饭,我陪父亲喝了几杯酒。父亲说:“这酒好!”喝着喝着,父亲突然说:“你也不小了,终身大事怎么样?”我止住筷子,心里五味杂陈。母亲忙打圆场,我赶紧夹了一块肉,机械地咀嚼着……

⑤烟花渐起,只是我早已不再是那个放烟花的少年,此时,我只是仰望着五光十色的天空。这么多年来,我知道我是时光所滋养的禾苗,当禾苗成熟的时候,一切便变得从容与安静。我也知道,在欣赏这美丽的一幕时,其实时间早从我们身边悄然滑落。于是,我睁大眼睛,在偌大的黑夜中捕捉到了最后一束烟花,我说:烟花,请捎去我对来年的祝福吧﹣﹣一家人,幸福安康!

⑥过了年,年味渐渐淡去。天空放了晴,父亲闲不住,拿着锄头打理麦田去了。我跟在后面,肩上也有一把锄头,开始劳作时,我蓦然发现:对于土地,我是陌生的,土地对于我呢?大抵也是如此吧。父亲锄掉多余的草,不一会儿,他满头是汗,我也开始锄,一锄下去,娇嫩的麦苗便断了几根。父亲心疼,说:“麦苗也是生命。”他让我在旁休息,旁边是我们家祖先的坟茔。父亲说:“打理这块麦田,一半是想有个好的收成;一半就是不希望这田地荒芜了,这可是祖先的院子,我来这里打理麦田,就是和先祖唠唠嗑。”我被父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缓缓地卷起了一根旱烟,眼里满是悲凉。从父亲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一种责任和延续。

⑦是的,父亲用一双残损的手掌,将我从乡村送往城市,用肩膀扛起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多年以后,父亲的愿望实现了,我在城市站稳了脚跟,父亲满是高兴。只是同时,父亲也在哀叹,乡村的未来没有我,百年之后,他注定也会和先祖同行,那时谁才是他的守望者呢?想到这,我读懂了父亲的悲凉。

⑧傍晚归家,我和父亲走在路上。父亲在前,我在后。忽然想起多年前,我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父子同行,疾速而归。然而,现在父亲脚步慢了,岁月洗去了他原有的急躁,此刻留给我的,只是一道淡然的风景线。

⑨在那些归家的日子里,我的心是宁静的。在贫瘠的乡野,我愿意与草木为伴。只是草木也是那个会远行的人,立春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草木也就开始一年的新征程了。与草木同行的还有我,家对于我来说,注定只是一个港湾,而我只是一只暂时归泊的船,只有困倦和年关渐近时才回来停靠。

⑩那么,此时就让我启程吧。清晨,麻雀的啁啾声撕破了院子的宁静。我带着这个季节的一些温暖和感悟,我将远行。而父亲依旧守望在村庄,守望着那块麦田,守望着先祖孤单的坟茔。

(作者游万里。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5期,有删节)

( 1 )父亲认为“麦田也是他的孩子”。文中第②段哪一句话写出作为父亲“孩子”麦田和“我”共有的特点?

( 2 )第⑥⑦段写“我”读懂父亲眼中的“悲凉”,联系全文,说说父亲是因什么而“悲凉”的。

( 3 )第①段是景物描写,说说这段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

( 4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 5 )“守望”和“远行”是农村两代人的不同选择。有人说,因“远行”社会进步了;也有人说,惟有“守望”才有乡情乡味。你更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

闫晗

①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连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字不要紧,手机拍下一张照片,上传至软件,立即就会出现其学名。发在朋友圈的风景图,也立即有善于做功课的人搜出图中花花草草的名字:紫花地丁、二月兰、紫叶李……哪怕相像的樱花、桃花、杏花、梨花、李花、梅花,都会有技术替你分辨。  

②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知识的门槛降低了,无须查阅资料,只需要动动手指头便能轻易得到答案。可怎样才算真的认识一朵花呢?

③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教授和他的艺术家妻子漫步在一条乡间小道上,当教授看见一朵不知名的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妻子这朵可爱的花的名称是什么。谁知他的话刚一出口,就遭到妻子的一顿斥责:‘知道这朵花的名称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一旦知道了它的名字之后,你就会心满意足,失去好奇心,再也不会去欣赏这朵花了。’”

④知道名字就“心满意足”,浅尝辄止已经够用,这很节约时间,很“现代”。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就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跟它们建立连接,拥有它们了吗?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光影的魔术,只留下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

⑤人和植物一样,你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算了解他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或是光鲜和苟且,我们都一无所知,有的只是相遇时无关紧要的一句寒暄。  

⑥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同理,没有打过交道的人,算不得了解。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跟它们拥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关系。写美食的文章也一样,通过一种食物,我们想看到的往往是爱、温暖、慰藉和自己的人生。  

⑦大数据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众多人的爱好、品位在商家那里有了判断,你被大多数人代表和选择了。小学生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了,看上去很新潮。可没有人能代替你的感受,个人的记忆博物馆是无法被平均、被量化的。就像你与那些植物的关联,你与身边一个又一个人交换过的能量、拥有的故事、经历过的陪伴一样,有无限的细节和微妙的感受,藏在某个地方。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你知道,它们真实存在着,而且无比重要。

( 1 )请结合文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本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3 )对第六段中“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大数据时代你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请将题目“毕业了,真________”(好、留恋、后悔、感动……)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②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我们的欢笑、泪水、喜悦、忧伤------伴随着这些故事的发生,我们渐渐长大。请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