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 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删掉“具体”) C: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将“传统”改为“作用”) D: 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删掉“使”) |
2、 | 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 A: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风的帆。 D: 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管束(shù) 璀璨(cuǐ) 脂粉奁(lián) 正襟危坐(jīn)B: 滞留(zhì) 宽恕(shù) 文绉绉(zhōu) 万象更新(ɡēnɡ) C: 禁锢(ɡù) 酷肖(xiāo) 眼翳病(yì) 广袤无垠(yín) D: 愚钝(dùn) 博识(shí) 幻灯片(piàn) 盛气凌人(línɡ)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D: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5、 |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时光”“变化”依次是名词、动词。 B: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加下划线的“进”和“退”是一对反义词。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这个句子加下划线的“高尚”和“纯粹”分别是褒义词和贬义词。 D: “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致味美的食物是学校食堂吸引同学们光顾的不二法门。 B: 生前金戈铁马,冲锋陷阵,身后也始终不过一抔黄土 , 回到大地罢了。 C: 对于初三知识的学习,我们一定要不求甚解 , 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D: 我们更期待学生们朝着格物致知的理想境界不断超越,不断升华。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 他不但学习很刻苦,然而成绩却上不去。 D: 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
8、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B: 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C: 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 D: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
9、 |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参天 参加 参考 参差不齐 B: 悄悄 悄怆 悄寂 悄然无声 C: 行旅 行动 步行 日行千里 D: 协调 调整 调动 风调雨顺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摇曳(yè) 娉婷(pīng) 随机应变(yìng) 荡然无存(dàng) B: 劫掠(luè) 秘决(jué) 抽丝剥茧(bō) 一代天骄(jiāo) C: 广袤(mào) 箴言(zhēn) 形消骨立(xiāo) 断章取义(yì) D: 亵渎(dú) 脏物(zāng) 自吹自擂(lèi) 间不容发(jiàn)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诗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非知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百不得一焉/得不偿失 C: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则几乎罔矣/罔不因势象形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 ( 3 )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 |
阅读《我的信念》,回答问题。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错。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 1 )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个人让你内心充满感激:或在困顿时给你启迪,或在失意时给你鼓励,或在迷茫时给你方向……
请以《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