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B: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条件复句。 C: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D: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1913年获若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B: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人物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D: 鲁迅的《朝花夕拾》;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值得一读。 |
3、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
4、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作者用条条框框的理论说法,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 12岁的保尔·柯察金被赶出学校,是因为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补考,保尔把一把烟灰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C: 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在信中多次谈及要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朱赫来、丽达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洋溢着革命的激情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
5、 |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深刻的批判,一共10篇。 B: 《范爱农》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性孤傲耿直的人,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C: 《藤野先生》一文,主要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生活。 D: 《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间。文中的白无常又叫活无常,是为人们所喜爱的。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 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不相同。 D: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
7、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C: 清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范进就是因会试中举喜极而疯的。 D: 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
8、 | 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 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 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
9、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B: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C: 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D: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
10、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该句是( )句式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祈使句 D: 感叹句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 1 )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2 )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②阴翳(________) ③乐其乐(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
阅读《错过》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稀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不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娃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
“留”谐音,“丝”与“恩”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诗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情以言“愁”。冯延已《鹊踏枝》:“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婆,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高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 1 )作者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合称的观点不妥的依据是什么?作文。
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请以“种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详略得当。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