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荒谬 震悚 油光可见 有例可援B: 篷蒿 祈祷 龙吟凤哕 广袤无垠 C: 仰慕 馈赠 如坐针毡 义愤填鹰 D: 瘫痪 迸溅 束手无策 人迹罕至 |
2、 | 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和那谆谆教导经常浮现在我眼前。B: 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 D: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
3、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中的“忆昔”和“三更”很好地呼应了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B: “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画面。 C: “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点题。“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回忆中的事与目前处境联系起来。 D: 全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 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C: 经过美国的持续狂轰乱炸,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崩瓦解。 D: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
5、 |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B: 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平静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 诗人通过指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子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秋水时至(按时) 泾流之大(直流的水波) 旋其面目(旋转,掉转)B: 可以已大风(治愈 莅事者(治理) 杂然相许(赞同) C: 若毒之乎(痛恨,怨恨) 无穷匮也(穷尽) 立有间(一会儿) D: 当其租入(抵) 千里共婵娟(代明月) 已久病矣(生病) |
7、 | 下面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B: 尊君在否?(对父亲的尊称) C: 博学而笃志(坚定) D: 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狗) |
8、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母亲节被当成一种形式,如送一捧鲜花给母亲,和母亲一起聚聚餐,或给母亲买份礼物等等,然后让这样一个节日在看似热闹的氛围中度过。②今年的母亲节即将临近,各大媒体、各大网站都在为母亲节的到来作着宣扬,普天下的子女们也暗下心思,准备届时好好为自己的母亲过个节。③纵观近些年的母亲节,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亲身体会,和春节、端午节等众多节日一样,就是一阵风,一年只刮一次。④所以说感恩母爱是每一位儿女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同时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⑤其实,母亲并不想要什么昂贵的礼物,哪怕是儿女下厨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甚至帮助洗一次头,都可以是很好的母亲节礼物。⑥可真正来体味并受益的母亲们,得到的,感受的,体味的,却并不多。 A: ②③①⑥⑤④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②③①⑥④⑤ |
9、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横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掠夺(lǜe) 造诣(yì) 寒噤(jīn)B: 提防(dí) 肃穆(mǜ) 疏懒(shū) 迫击炮(pò) C: 瓦砾(lì) 腋窝(yè) 荒谬(miù) 颤巍巍(chàn) D: 箱箧(qiè) 阻遏(yè) 纤维(qiān) 骇人听闻(hài) |
10、 | 下面对《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其作品中的许多科学幻想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他因此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代表作。 B: 《海底两万里》重点塑造的尼摩船长,既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奇才,又有着刚毅、英勇、同情被压迫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英雄性格。在他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C: 诺第留斯号潜艇是《海底两万里》中人物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这艘潜艇是尼摩船长和同伴在一个隐蔽的荒岛上建造的,它的每个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其内部结构与鹦鹉螺相似,由许多小舱室组成。 D: 《海底两万里》中故事的“讲述者”阿龙纳斯教授,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客座教授,他博古通今,心地善良,富有探究精神,出版过关于潜艇建造方面的专著,因此受到尼摩船长的格外尊重。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
阅读下面的《蛋清借书》一文。 ①约明日还书(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益习其声( ) ④家人发箧视之( ) ( 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 跪而拾之以归 B: 以幽阴深邃奇 C: 以为且噬己也 D: 普又以其人奏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清灯窗所业书。 ②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③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保持心灵的澄澈
韩 青
①我们所在的世界,就是一个俗世,要在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那些俗人觉得他们的阴谋诡计会遇到阻拦,所以他们常常会对那些阻拦他们的人进行讽刺、打击、诽谤、诬陷乃至伤害。
②而事实上,那些好人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底线。《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人。孙权曾经重用中书郎吕壹,吕壹因此渐渐作威作福起来,经常援引法律条文进行狡诈的诋毁。太子孙登多次规劝,孙权都不接受,群臣不敢再发表意见。一次,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毁谤朝政,孙权很愤怒,于是逮捕了刁嘉。当时被牵连的人都畏惧吕壹,都说听到过刁嘉的诽谤之词。只有侍中是仪一人说没有听到,于是被连日穷追诘问,诏书也越发严厉,群臣都为他捏一把汗,但是仪还是据实回答,供词不改,孙权于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是仪这样的人,就像一潭清水,澄澈见底,是即是,非即非,一目了然,所以他没有、也不会藏污纳垢。
③然而,生活中,一些人看上去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像个正人君子,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都是他们装出来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私塾先生,住在相邻的村里,都自诩满腹道德学问。一天,他们相约一起讲解理学,前来听讲的学生达几十人。就在大家听得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张纸片被风吹落到台阶下。学生捡起一看,原来是两位先生密谋夺取村中一位寡妇的田产的往来信件。纪晓岚说,这是鬼神从中做了手脚,使事情露出了真相。而我一直认为这是天意。不是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吗?就是这个意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不能在那里装模作样。
④可见,外在的假装并不能让你拥有心灵的澄澈。在这个世界上,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像人锻铁,去除渣滓而成器皿,器皿就会精好。学道之人,去除心地的垢染,所行就会清净了。”我们做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像作家六六那样,“每一天都能把自己放在台面上展览”。如果一个人总是藏藏掖掖,心机重重,那么他能过得快乐、洒脱吗?
⑤当然,一些像欲望、杂念之类的杂质对人的腐蚀性是很厉害的,面对它们,你得有超强的抵抗力,否则你就会变成它们的俘虏。
⑥世人都在追求成功,殊不知,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保持心灵的澄澈。台湾女作家张曼娟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失去本性,要知道,本性在,你追求中的那个理想的自我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亲人
侯发山
桂婶把孙子萌萌送到学校,回到家发现丈夫金刚不见了。起初,以为他到村子里转悠了。等到天黑,还不见人影儿。
①_____亲
桂婶急了。不只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帮着一起寻找,找了个通宵,又接连找了多天,方圆几十里,包括所有的水库、机井等,凡是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有蛛丝马迹,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直到第七天,桂婶一边揪着花白的头发一边说不找了,不找了。桂婶的话还没说完,眼里的泪就一滴一滴掉下来。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即便是一只猫一只狗也会有感情的,何况是夫妻?虽说金刚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金刚的精神不正常是从三年前开始的。那年,金刚出了车祸,幸亏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被抢救过来后,他变得跟正常人不一样了,不怎么活动,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半天,呆呆的,傻傻的,也不说话,别人问他话,他只会简单地“嗯”“啊”,似乎哪根神经错乱了。他这个样子显然是没法干活了,儿子小桂就让桂婶在家照顾父亲,接送萌萌,自己和媳妇到城里打工。
说是不找了,其实桂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的机会。赶集时,桂婶什么事也不干,瞪大两只眼睛,瞅瞅这里,瞅瞅那里,瞅得两眼酸疼,揉揉眼,继续瞅。她在集市上转来转去,直到天黑看不清人脸,才恋恋不舍地返回家。遇到有外村人来村里,桂婶就上前打听;看电视时,桂婶特别留意上面播的那些寻人启事……
转眼又是六个年头,萌萌上初中了,食宿在学校,不用接送了,桂婶便到城里打工去了。那时,她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谁要她?她就背个蛇皮袋,在街上捡破烂。一边捡,一边瞅路过的每一个人。有时,走一天只顾瞅人,一个饮料瓶也没捡到。
就这样,桂婶整整捡了八年破烂,仍然没有“捡”到自己的丈夫,她这才死了心,听从儿子的劝告,回了老家。她不回也不行,此时她已是七十岁的人了,身子骨已没有原来硬朗了,走上几十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
②______亲
突然,有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小桂给她带回来一个老头。刹那间,桂婶的眼睛直了:这个老头太像金刚了!
小桂说:“当初见到他时,他正蹲在一个垃圾堆前啃一个烂西瓜。他的头发长长的,又脏又乱,脸上也布满了尘土……知情人说,是外地流浪来的,平时以乞讨为生。”
桂婶走上前去问老人:“大哥,你老家是哪儿的?”
老人憨憨一笑,也不说话,含糊地“啊”了一声。
“你是不是叫金刚?”桂婶又问一句。
老人依旧是憨憨一笑,不说话。
小桂说:“我把老人家领去洗了澡、理了发,越看越像俺爹,这才带了回来。”
桂婶问了半天,一句话也没从老人嘴里问出来。不过,他走路的样子、傻笑的神态,跟丈夫金刚真的太像了。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叹,说明她认了。
亲戚朋友,村里的人闻讯后,先后过来看。都说,太像了,太像了。小桂的堂弟说:“就是金刚叔,就是金刚叔!”说罢,还亲切地叫了一声。
听到这话,不知道为什么,桂婶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桂婶,人都回来了,您还哭啥呢?”
桂婶这才意识到自己流泪了,忙用袖子去擦,擦了流,流了擦,总也擦不完。
每天,桂婶给老人端吃端喝,伺候得很周到。闲时,桂婶就跟他讲先前的点点滴滴。他依旧是憨憨的样子,任凭桂婶说什么,他都是一个样子,一种神态。桂婶呢,也不管老人的反应,只管顺着自己的话头往下说。
③_______亲
五年以后,积劳成疾的桂婶眼看就要不行了,小桂跪在母亲的床前,说:“娘,我不能再瞒您了,他……他不是俺爹!可他也太像了,我知道您心里一直放不下,所以骗了您。”
桂婶努力笑了一下,微弱地说道:“桂儿,我知道他不是……我若不收留,哪里才是他的家呢?我走后,你也要好好待他,还叫他‘爹’,只有这样,老天才会保佑──你爹有人收留……”
小桂点着头,泪如雨下。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改动)
( 1 )阅读文章后,请你在①②③处各填加一个字,组成三个小标题。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小说结尾,桂婶早已知道儿子带回的不是丈夫。说说文中哪些内容为这个情节埋下了伏笔。(至少答出两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要求:①叙事完整,感情真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及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