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 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C: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2、 |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 五十弦翻/塞外声 C: 塞下/秋来/风景异 D: 肠断/白频洲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对宇宙、对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 B: 他非常酷爱电脑,对其他东西好像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C: 假期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D: 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
4、 | 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忏悔(chàn ) 淅沥(xī lì) 哆嗦(duō suo)矜持(jĭn)B: 伫窗(chù) 褪尽(tuì) 执著(zhuó) 孱头(càn) C: 委琐(suǒ) 渺小(miăo) 幼稚(zhì) 恍然(huăng) D: 花骨(gǔ)朵 马嵬(guĭ)坡 灼灼(zhuó) 颤抖(zhàn) |
5、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
6、 |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当代作家——《秦腔》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自由颂》 C: 《木兰诗》——郭茂倩——北宋——《郭茂倩诗集》 D: 《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 |
7、 |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到国画,许多人都会想起“空灵”,认为空处必灵,灵处必空,其实是不对的。 ①譬如一张白纸上画一条船,空白处变成了水; ②若没有这些山与船的衬托,云和水是不会产生的。 ③因为所有的空白,必须靠实体的衬托与暗示才能产生。 ④上面画一些山头,下面空白处则成为云。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
8、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缥渺 模样(mó) 蹒跚 参差不齐(cī) B: 气慨 澄澈(dèng) 滑稽 杞人忧天(qǐ) C: 狡猾 炮制(páo) 怪诞 神采奕奕(yì) D: 寂漠 羞怯(què) 庇护 随声附和(hè) |
9、 |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着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八点,记着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年5月31日,有改动) A: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B: 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C: 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D: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
10、 |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 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 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 )首句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2 )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请结合诗句分析。 |
阅读下面的《曹刿论战》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 B: 忠之属也有/田美池桑竹之属 C: 遂逐齐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 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 2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 B: 战则请从/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公与之乘/何陋之有 D: 吾视其辙乱/其真无马邪 ( 3 )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 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它们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这会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茵,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这种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以下有关微塑料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A: 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面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火箭回收有多难?(节选)
①目前,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其第一级火箭在完成分离后会坠落到陆上无人区或空旷海域,不可重复使用。有人曾形容火箭使用浪费程度,就和一架波音747客机仅作了单趟飞行就报废一般。造价高昂的火箭如果摆脱“一次性”用品的角色,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的原因,不过他们需要克服的难题不小。
②运载火箭回收实验有两大难点:一是让火箭第一级在分离后垂直下降,其难度就像在暴风雨中让一根扫帚平稳地直立在手掌上:二是精准降落在没有锚定且只有足球场大小的浮动平台上极其困难,且着陆的精度要求在10米以内。因此,回收火箭首先要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要能够回收到预定地点。其次,火箭要以垂直的姿态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问题,而越是竖长的物体,就越难以控制。此外,还要解决减速问题,必须是软着陆,又不用降落伞,所以只能用反向推力装置。而且,回收的过程是一个变速过程,在这个变速过程中如何始终解决好以上几大问题,难度非常高。就回收平台来说,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因为陆地上气象条件更好,回收面积也百以更大,平台更稳定。不过,在陆上降落意味着火箭在空中飞行距离可能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
③火箭的回收只是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验证火箭的发动机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还要进一步验证回收二级火箭的可行性。
④火箭的重复使用对于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次性使的火箭来说,保证材料和相关设计在短时间顶得住是一个问题,确保长寿命使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高达207个大气压,工作温度约为3300摄氏度(目前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涡轮温度不到1700摄氏度),其中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的10倍。让这样的发动机顺利工作一次就已经非常困难,而要重复使用多次,那么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必须要上一个巨大台阶。
⑤火箭首次成功回收只是一个开始,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可行性,但真正掌握这项技术,还需要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由成功变成成熟。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专家预计,如果回收并重复使用第一级火箭,可以降低80%的成本,而如果能回收并利用第二级将可以降低98%的成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一首《同桌的你》怎能不使我想起你我同窗之情!同学情至纯至真,像玉壶冰心。取得成绩了,最想与你分享,遇到挫折了,最想向你倾诉;会因你的欢喜而快乐,又会因你的悲戚而忧愁;或许我们曾因误解而心存芥蒂,或许我们曾为竞争而暗自较劲,但相信最难以忘却的还是你我的同窗深情。
请以“最忆同窗情”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要求:①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