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曲靖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B: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2、下列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诗歌开头两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 闲来”两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之情。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D: 本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关好产品的质量。(删去“否”)
B: 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的原因,是因为它手握大量的核心技术。(删去“的原因”)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删去“为了”)
D: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在“以兼收并蓄”后加“的态度”)
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 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 , 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 ,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 这次青少年官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磐石 管弦乐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B: 璀灿 逻辑学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C: 霎时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 攫取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 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 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 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 , 叫我们很难接受。
7、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 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三国演义》
C: 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 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怪他。(《骆驼祥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为臧克家,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9、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

A: “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B: “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 “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 “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10、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 三月的家乡,美不胜收,油菜花啦,桃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姹紫嫣红。
C: 《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有改动。
D: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饮酒》,完成小题。
( 1 )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 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 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 2 )“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________。(用诗中句子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杂然相________

七百里________

③子子孙孙无穷也________

④何而不平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本在冀州之南
B: 河阳之北
C: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 告之于帝
( 3 )翻译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4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 5 )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移山”挖山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将第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
( 4 )请说说你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这句话的理解。
( 5 )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种 爱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⑪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⑫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⑬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⑭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⑮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作者丁立梅,文章略有改动)


( 1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种爱”的理解。

( 2 )文章第⑧段画线语句属于 描写,有何表达作用?

( 3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A.从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他小心地伸手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B.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改句: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

( 4 )请说说文章结尾第⑮段的作用。

( 5 )读完文章,我们会由文中的陈家老四联想到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曾富有,却成为这个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请结合文意 , 以“你,一个普通的拉车人,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内心感受。(6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

2020年的春季,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无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李文亮医生就是其中最令人尊敬的一个。作为新冠疫情的“吹哨人”,他第一个向社会发出“疫情危险”的警示,为遏制疫情赢得了时间。回顾来时路,每当我们的民族陷入危机,总有像他一样的“吹哨人”最先发出警示,使我们的民族得以生存进步。

作为当代青年,这样的“吹哨人”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