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B: ⑤②④①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①④②③ |
2、 | 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全国的原因,是明星们放下偶像包袱,毫不矜持的表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娱乐性造成的。 B: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站场的顺利开工,让人倍感振奋,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C: 2017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由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讲述了反腐天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D: 当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不再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之后,使得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 |
3、 |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舒活筋骨 扫得干净 歌咏春天 磨炼意志B: 高尚情操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C: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D: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
4、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憧(chōng)憬 积攒(zàn) 门槛(kǎn) 茅塞(sāi)顿开 B: 擂(léi)鼓 模(mú)样 撷(xié)取 谆(zhūn)谆教导 C: 自诩(xǔ) 绮(yǐ)窗 记载(zǎi) 摇摇欲坠(duò) D: 锃(chéng)亮 霎(shà)时 怪僻(pì) 咬文嚼(jué)字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新闻是一种反映时代时效性很强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有大量寓言,通过寓言来表达哲理。 C: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春望》和《春夜喜雨》都是他的作品。 D: 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阳”,所以“汉阴”即汉水北岸。 |
6、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坚决与腐败分子分道扬镳 , 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B: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坚决遏制新疆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确保全国及新疆社会大局的稳定。 C: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D: 考试临近,我们初三学生的压力固然在一点一点增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知识、能力、意志和品质也在一天一天地与日俱增。 |
7、 | 下列内容陈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长城谣》一文中,诗人实写了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阴山山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故乡的山水草木是多么美丽迷人,让诗人沉醉。 B: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 C: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D: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
8、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
9、 |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B: 唐僧在双叉岭遇到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金山寺长老救了他。 C: 黄风岭黄风怪善能喷出黄风,孙悟空请来了毗蓝婆菩萨,降服了妖精。 D: 孙悟空救起欲投河自尽的寺中女子,问明女子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被黄风刮走。悟空揭破秘密与假公主打斗。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玉兔,真公主得与父母团聚。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到只学习好还是远远不够的。 C: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 王晓峰刚到我们班才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輪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 1 ) 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 颈联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 C: 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用典贴切,并借以传达出诗人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D: 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 |
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 B: 使宣叩头谢主(感激) C: 上自劳军(慰问,犒劳) D: 将军约(规定)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________描写,【乙】文段是________描写。( 4 )《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百姓称之为“卧虎”;《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 |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 1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 2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阅他人之品格: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
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⑾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⑿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⒀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⒁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什么启示?请以“画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
②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
③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