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广西省贵港市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人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
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州市民幸福感提升,是由于社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上的努力的结果。
B: 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大家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在不同层面组织过几次讨论。
C: 由于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课堂,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选择。
D: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在健全、建立制度方面还存在问题。
3、下面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为,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③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④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结网。

A: 说明 议论 描写 叙述
B: 描写 说明 议论 叙述
C: 描写 叙述 议论 说明
D: 说明 描写 议论 叙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学校组织了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约200余名同学参赛。
B: 各地要针对突出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按时完成校外辅导机构治理整改任务。
C: “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台最响亮的区域名片。

②跟随“2015美丽中国行•聚焦生态盐城”活动来东台采风的中央权威媒体记者,则这样描述“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激发创作灵感。”

③2015年11月11日,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比赛成功举行,央视专题片报道,此次比赛对于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生态体验和精神享受,来东台“森呼吸”名副其实。

④似乎,每一个与东台亲密接触的人,都会被这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⑤此外,参加“感知中国”江苏东台文化之旅活动的173名留学生也啧啧称赞:“东台环境质量真好!”“来东台,太棒了!”

A: ④③②①⑤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④②①⑤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狂舞 沉稳 戛然而止
B: 羁绊 辐射 惊心动魄
C: 震撼 躁热 元气淋漓
D: 磅礴 渺远 大彻大悟
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 《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他是现实主义诗人。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朱自清是我国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8、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
A: 王羲之《兰亭序》
B: 米芾《蜀素帖》
C: 苏轼《寒食诗帖》
D: 颜真卿《祭侄文稿》
9、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充满了“土色的忧郁”,是诗人面对苦难中国的叹息体现其爱国情怀。
B: 《黎明的通知》和《我爱这土地》都是艾青的诗。前者欢快、乐观,后者感情深沉真挚。
C: 《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D: 《艾青诗选》中收录一首《再别康桥》,表达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10、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 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C: 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D: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一应俱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赏析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指柳絮。

(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舜于畎亩之中 ________

②困于心,于虑 ________

空乏其身 ________

益其所不能 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4 )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个相同的事例。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查。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⑦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⑧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⑨“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⑩“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11)“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 1 )第五小节划线句“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2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请从用词角度赏析句子。

(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体现小驴与奶奶相亲相爱的情节。

( 4 )小驴和奶奶相亲相爱的场景一定感动了你吧?假如你想写一条横幅送给小驴家,以表示你对小驴的称赞之意。你会选哪项?
①家和万事兴 ②天道酬勤 ③百善孝为天

( 5 )有人认为小说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有一片晴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