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掣友。 B: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 C: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燃起一枝烟来。 D: 石板上青幽幽的,宽畅荫凉。 |
2、 | 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B: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D: 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的提高了。B: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就能真正学好语文。 C: 在许多市民观看了电影《郭明义》后,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学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
4、 |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他黑瘦的面貌。②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 。③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④陇上江南天水作为中国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A: 瞥见 甘拜下风 履行 丰富 B: 瞧见 惟命是从 奉行 丰富 C: 瞧见 甘拜下风 奉行 丰厚 D: 瞥见 惟命是从 履行 丰厚 |
5、 | 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门槛(kǎn) 糟糕(zāo) 取缔(dì) 妇孺皆知(rú)B: 惶恐(huáng) 滞笨(zì) 愧怍(kuì) 至死不懈(xiè) C: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书斋(zhāi) 慷慨淋漓(kǎi) D: 污秽(huì) 狂澜(lán) 字帖(tiè) 心不在焉(yān) |
6、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薄:迫近 C: 摧:折断 D: 国:国家 |
7、 | 为下面三句话选择正确的译文,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若毒之乎?( ) A: 你毒害它吗? B: 像有毒的吗? C: 你怨恨它(这件事)吗? ( 2 )君将哀而生之乎?( ) A: 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B: 君子要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C: 君子要让他悲哀地活下去吗? ( 3 )非死则徙尔。( ) A: 要不想死就搬走。 B: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C: 要没死就让你搬迁。 |
8、 | 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 程度深。 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 “ 政府主导、专家指导, 学校教育、家庭重视” 的良好氛围。④社会要通过广泛健康的用眼知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A: 第①句:在“ 程度深” 后面加上“ 的趋势” 。 B: 第②句:在“ 电子产品” 前面加“ 过度使用" 。 C: 第③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 D: 第④句:去掉 “ 通过”。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寻找时传祥》中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B: 消息、时事报道等狭义新闻更注重时间性和突发性;广义的新闻,如报告文学、通讯、电视专题片等更注重事件本身的本质与升华。 C: 《南京大屠杀》以议论、抒情为主,兼以记叙来揭示事件的本质。 D: 《滑铁卢之战》在历史大事件、大场面描写中,抓取能反映事件本质的真实而重要的典型细节来刻画,使作品的主题得以绘声绘色地表现。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堆积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带动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炫耀文化,涵养心灵。 C: 桐庐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洋溢着诗画江南风情,可谓竹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人和自然相得益彰。 D: 拾级而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使人神清气爽;登高望远,西湖风貌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北高峰上风景无限,可歌可泣。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馆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某君呼树上君子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肴④尚温。汝其饱飧⑤,当以三十金畀⑥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匆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注释】①树杪:树梢。②盍(hé):何不。③谂(shěn):知道。④觳:同“肴”,菜肴。⑤浪:同“餐”,吃。⑥畀(bì):送给。 ( 1 )给文中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小 人 有 母 遇 年 荒 无 以 卒 岁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即止不进(停止)B: 素谂翁家富有(原来) C: 食已,乃予银(吃) D: 归遗尔母(给)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其人乃下 其真无马邪 B: 当以三十金畀汝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C: 翁视之 , 邻人也 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D: 食之,乃予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②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梁衡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
⑤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⑥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⑧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选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________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________
( 4 )你如何理解“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这句话的含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戏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变态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携带玉镯》中孙玉姣赶鸡喂鸡、穿针引线,舞台上既无鸡,又无针线,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起初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程式化动作,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而小旦上马只要脚尖一点即可,又十分简单。至于那色彩斑斓的脸谱当然更是写意的了。
⑤此外,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它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物的唱、白、笑、颦,一举手,一投足,都具有鲜明的节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对男女一见钟情,目光相遇,“咍”的一声小锣,就赋予这种生活中很微小的动作以鲜明的节奏,显得格外突出。戏曲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设计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把我国古代一切技艺和文学的精华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对此,看惯了中国戏曲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国家的戏剧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它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戏曲必将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它的独特的表现方法必将为世界戏剧所借鉴,为发展戏剧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理论 | 艺术观念 | 艺术实践 | |
西方戏剧 | 强调模仿 | ________ | 运用布景确定空间 |
中国戏曲 | ________ | 写意观念 | ________、________ |
艺术理论艺术观念艺术实践
( 2 )阅读文章第⑤段,将中国戏曲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的原因是什么?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