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黄岩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D: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
2、 | 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 的词人自己。 C: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 “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
3、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 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 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 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B: 畎亩之中(quǎn) 曾益其所不能(céng) C: 冀州之南(jì) 惩山北之塞(sài) D: 无穷匮(kuì) 按辔徐行(pèi) |
5、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深宵 私熟 前仆后继 轻歌曼舞 B: 禁锢 帐篷 语无伦次 眼花潦乱 C: 遒劲 喧闹 重峦叠嶂 持之以恒 D: 诘责 蠕动 惊慌失错 神采奕奕 |
7、 | 律诗注重对仗。相比之下。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一项是() “愁窥白发羞微禄,_____________忆旧溪。”(岑参) A: 悔别青山 B: 惜别山水 C: 作别远山 D: 辞别大山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秘诀 狭隘 与日具增 妇孺皆知 B: 云霄 粗犷 富丽堂皇 轻歌漫舞 C: 监督 震憾 味同嚼蜡 再接再厉 D: 隧道 颠倒 和颜悦色 恼羞成怒 |
9、 |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
10、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B: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C: 金钩钩,银钩钩,骗人是小狗。 D: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
根据《关雎》,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填空。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本诗以①______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②______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③“______”、④“______”,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 )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 2 )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4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____。请赏析这句写景的妙处________。 ( 5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 1 )上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文章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第⑥段的观点是“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请为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能佐证这一个观点。( 4 )有人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5 )“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结合作者观点及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合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的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次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请以“我多想有这样一个周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