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面对王师傅的质问,一向魅上欺下的沈经理恼羞成怒,竟然威胁要开除他。
B: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做一个公民,我们要克尽职守。”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C: 人在困难之始,往往会雄心壮志地制定计划以鞭策自己,可最终却又会输给拖延与懒惰,从而重蹈覆辙。
D: 在突如奇来的灾难面前,这里就是天然的庇护所,给一筹莫展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安慰。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文艺“易发病”,戏弄历史,亵渎经典,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让廉价的笑声淹没我们的生活。
B: 但无论如何谀词套话飞舞,终究掩饰不住字句背后的肤浅与苍白,更不会有从心底流泻而出的诚意。
C: 英国名将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中使用的决战旗语:“帝国兴衰在此一战,英格兰希望每位军人恪尽责守!”
D: “格物至知”真正有意义的有两方面: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并韧性坚持。
3、下列句子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②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③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 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 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 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 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 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发生,日照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6、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人,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木兰诗》写于西汉时期,是一首叙事性的乐府民歌,其风格刚健质朴,塑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C: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不少篇章包含着他的寄托和感慨。
7、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国庆期间,西安永兴坊、白鹿仓景区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B: 还对垃圾分类无动于衷?小心被第三方“抽查”!
C: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需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
D: 中国的大人们向河马投喂爆米花纸盒,在西湖石碑上刻字,这些都是孩子们入木三分的负面教材。
8、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叱咄 一豆羹 羌管悠悠 温袍敝衣
B: 寤寐 麾下 锦帽貂裘 援疑治理
C: 嗜学 右擎仓 秋容如拭 裘葛之遗
D: 耄老 微霜 廪稍之供 德降望尊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立”字,从字源学上来讲,就是人活在天地之间而已,只不过最上面的“一点”告诉我们,活着要有一些光亮,一些智慧而已。

②不“立”也没关系,因为这些“立”与“不立”都是别人眼里的,而你的世界理论上真的与他人无关。

③只要自己懂得生活,过一种自得其乐、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所谓的“立”了。

④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我想说的是,四十而立就不错了,三十能立更好。

⑤恰恰,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常常也就差这么“一点儿”。


A: ①④②③⑤
B: ④②①⑤③
C: ④②③①⑤
D: ①④⑤③②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集》第十辑。
B: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C: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D: 我学习钢琴已经有三,四年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 2 )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之( ) ②便还家( )
③便扶路 ( ) ④欣然往( )

( 2 )选出加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 男女衣着,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B: 此中人语 不足为外人
C: 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D: 无丝竹乱耳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或淌过石板,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___,……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1 )你能联系语境把下面四个词语的序号准确地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吗?

A.潺潺成溪 B.如丝如缕 C.汩汩如泉 D.哀哀打旋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___;或淌过石板,___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______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内容。
( 3 )这段描写的角度有什么特点?
( 4 )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从本段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 1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 2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一场旅行,充满期盼,不断努力,又会撞见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意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无法回避。无论面对它时是怎样的心境和过程,总会迎来下一站。回首来处,皆是风景;人生的路,每一步都不会白走。这时,你也许会忍不住感慨:虽然那并非如我所愿……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