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宁晋县第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脑羞成怒 荣膺 断章取义 谀词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 莫明其妙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 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洛阳”,位于洛水的北面。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B: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
C: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D: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5、

下列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役之不幸,未若复吾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 生:存活
B: 斯:此,这
C: 赋:赋税
D: 病:困苦不堪
6、

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B: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优雅
C: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D: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7、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8、

下列加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③⑤④①②
B: ①②⑤④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④②
10、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C: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 2 )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 3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于河________

十余岁________

( 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笑曰
B: 当求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
D: 其反激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2012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制造“微观正能量”。

③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客观正能量”。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郭嘉主席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遣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概括文章第②﹣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 3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引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俗语的用意。

( 4 )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飘过蓝衬衣

①18岁那年,他离开农村老家到县城去上高中,学习紧张而忙碌,每个月只能在月末回家一次,每次只能住一天。

②在这短暂的一天里,终日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所有的农活,变着花样为他做饭,他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的手擀面。短暂的停留之后,返校的时间到了,他远行的背包里,很快又有了干净的衣衫,从院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母亲会推出自行车,踏着乡间小路,陪着他从村子走到小镇,他再从小镇乘坐客车,驶向50公里之外的县城,每个月都如此。

③高二的那年夏天,语文老师选中了文笔优美的他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他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也就是说,想要参加比赛,就不能回家了。自己家里没有电话,他跑到学校的小卖部里,打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请他帮忙叫一下母亲。母亲听了很高兴,他却犹豫着说:“可是,那样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

④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也恋娘呢。她想了想,笑着对他说:“你去市里比赛,长途客车不在小镇停留,但总要路过这里呀。那天小镇过集,我正好要去办点儿事,不如顺便在路边等着,你打开汽车的玻璃窗,就能看到娘了!”

⑤他感觉这个主意不错,能看到娘,哪怕只是冲她挥一挥手也好呀。于是,他放心地去参加比赛。返回学校时,他特意挑选了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房屋和行人,想象着将和母亲有一次特殊的会面,心里竟有几分激动。

⑥从市区到小镇,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准备比赛的事情,他接连好几天没有睡好,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他想稍微打个盹儿,就特意叮嘱坐在旁边的同学,路过小镇时,一定要叫醒他。

⑦他醒来时,车窗外万家灯火,汽车早已经驶过小镇,就快要到达县城了。他气急败坏地问同学:“路过小镇时,你怎么不叫我?”同学十分委屈地回答:“哎呀,你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呀!”

⑧每天从市区路过小镇的客车,至少有二十多辆,他想象着母亲冲着一辆辆客车摆手的样子,心中追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学校,他立刻跑到小卖部,再次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居然就是母亲的声音,原来她猜到他要打电话,早就在邻居家等候多时了!

⑨“娘,我……”他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解释。“儿子,看到娘了吧?我很早就去小镇了,看着从市区开过来的客车,等到最后一辆也开过,我才回家了。”母亲开心的笑声,让他果断地决定,要撒一个小小的谎:“娘,我看到你了!可惜那辆车开得太快了,我没来得及挥手……”

⑩“看到了就好,娘就没有白跑这一趟。”母亲欣慰地说完,忽然又像个小孩子一样逗他,“你真的看到娘了,那你说说,娘今天穿的什么衣服?”“蓝衬衣!”他毫不犹豫地说。“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⑪因为,自从父亲在五年前去世,母亲仅仅在他上高中的那年,特意买了一件蓝衬衣参加他的开学典礼,此后,她再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两年来,每次去镇里送他,母亲总是郑重地穿上蓝衬衣。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有删改)

( 1 )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困睡错过会面

( 2 )选文以“窗外飘过蓝衬衣”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语言、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 4 )选文多次叙写母子情深,息息相通,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概述。
( 5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②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B: 本文语言虽朴实无华,却也不乏生动诙谐,深入地刻画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
C: 第⑫段中“特意”、“郑重”写出蓝衬衣的昂贵,突出了当时家境贫寒,买不起新衣服。
D: “‘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这句运用语言和肖像描写,表现母亲高兴的心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遗憾总会时常出现,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满分”,让你铭刻在心,甚至终身难忘。请以“满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材真实,情感真挚。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