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汝州市纸坊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懊悔 玷污 典籍 变换多姿
B: 喧闹 屏嶂 船篙 张皇失措
C: 诧异 惆怅 祈祷 一泻千里
D: 琐屑 取缔 屹立 慷概淋漓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昆明的雨》《受戒》《骆驼祥子》等。
B: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C: 托尔斯泰是法国著名作家,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复活》《战争与和平》。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见且运用广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 我市被评为十大“最宜人居”城市,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C: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
D: 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5、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zhuō),无论是令人厌(wù)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 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yuè),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qì)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C: 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zhì)比,庄严(sù)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6、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B: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 , 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B: 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 , 一生难忘。
C: 这一地区的居民面临许多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污染问题。
D: 这件案子涉及的面广,关系错综复杂 , 必须深入调查研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B: “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一怒之下,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在宝象国遇到妖怪,只因猪八戒和沙僧都不是妖怪的对手,唐僧这才差猪八戒上山请回孙悟空。
C: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D: 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真假悟空去找过观音、托塔天王、唐僧、阎王分辨都没能成功,最后六耳猕猴被如来识破。
9、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 ,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B: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陈静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尤其是让她在公开场合发言,她往往会恼羞成怒 , 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D: 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队列整齐、鳞次栉比地走运动场。
10、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困难时,有些人只知道怨天尤人 , 去找一些客观原因,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B: 张小明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总是积极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值得提倡。
C: 在妈妈的逼迫下,他极不情愿地穿上了哥哥的衣服,但衣服又瘦又小,捉襟见肘 , 很不合体。
D: 2010年台北电影节影帝影后出炉,陈意涵和11岁小演员毕晓海当仁不让 , 分别拿下“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词鉴赏。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 1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 2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①便还家( ) ②便向路 ( )

③男有 , 女有归 ( ) ④其两膝相者( )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题目。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目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苹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1 )本文作者是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中心句。

( 3 )阅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②从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描写顺序的词语,并判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 4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小山、雪后的山坡和村庄、冬天的济南比成什么?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 5 )赏析下面句子。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

( 1 )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
B: 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
C: 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
D: 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
( 2 )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外)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汲取着心灵的营养。这些“鸡汤”有着不同的味道。有的是民族精神,有的是信念,有的是爱,有的是阅读(诗词),有的是某种品质,有的是某个人物……请选取其中一种,以“让________走进心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