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4年的奋战,靖西至那坡的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 , , , 。 ①借助沿线奇特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 ②它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速公路” ③这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④打造具有边境壮乡特色的“边关风情路”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6年“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将搭建一个宣传襄阳文化、了解襄阳文化、践行襄阳文化的载体和平台。 B: 4月27日,北京三里屯小学的23名学生来到襄阳,对“南水北调”襄阳段水质生态环境展开调研。 C: 为了避免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不再发生,国务院近期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D: 所有的智能手机均内置大量的实用软件,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
3、 | 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武松身上的故事是( ) A: 血刃潘金莲 B: 斗杀西门庆 C: 大闹飞云浦 D: 风雪山神庙 |
4、 |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话和寓言都采用虚构的故事,幻想的情节,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童话篇幅较短,更有讽刺性;寓言篇幅较长,更有趣味性。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古人常用“书”表示信件,内容或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如诸葛亮《诫子书》;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如《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等。 |
5、 |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②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③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A: 比喻 拟人 反问B: 比喻 对比 设问 C: 拟人 比喻 反问 D: 拟人 比喻 设问 |
6、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忠诚 B: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D: 逝者如斯夫 逝:离去 |
7、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 B: 议论 C: 记叙 D: 说明 |
8、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⑤④②③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③②④① D: ④⑤③①② |
10、 | 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 , , , 。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 ①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 ②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 ③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奋力地伸向天空 A: ①④②③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
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 2 )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照。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 1 )解释选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 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4 )填空和简答。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
网络支付焦虑打了谁的脸
“熟人可以篡改你的支付宝密码”,这一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声称只要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或好友头像,就能找回登录密码,登录其他人的支付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其风控系统并不会对所有用户提供识别方式找回密码,同时只有登录密码并不能支付:上海交大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也表示对这一安全威胁的描述过于夸大。
看似并非重大的安全问题,依然让支付宝随后选择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目前只有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密码。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有关网络支付的“一场虚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公众的“闻漏洞色变”其实体现出了某种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从大的背景来看,网络支付与普通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了起来,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线下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多种场景的叠加,让网络支付已经成为普通人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公众缺乏技术基础,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并未建立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大多数人并不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这种安全感其实正建立在对运营平台“靠谱”的判断上。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支付平台还应继续加强用户教育,正视用户们的困惑,特别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此次的用识别方式找回密码,要在其产品页面或事前对安全性进行说明。
但这次把板子全打在公众身上也未免偏颇。用户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购物清单和好友关系,这两项数据太容易遭到泄露。事实上,用各种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已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拿购物清单来说,不管是电商平台、快递公司,还是手机和电脑所遭遇到的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都有方法拿到这些数据。况且,包括机票改签、淘宝退货冒充公检法等“指名道姓”的社工诈骗频频见诸报端,也让公众对基于隐私数据的安全服务方式难言信心。由此可见,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公众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感,依赖于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进一步加强,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然有赖于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几方面形成合力。
不过,尽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但在教育用户之外,互联网支付平台仍可有所作为,特别是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比如,信用卡如遇盗刷,24小时内可申请追回。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实现这一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让支付平台相比传统场景有了更多在技术上提升风控水平的空间,但这些创新与尝试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为用户所知的,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服务用户的安全机制和赔偿措施,目前并不明确。
说到底,互联网的安全与便利是一对矛盾,过于强调安全,将让产品的实用性难以保障。考虑到多种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提升用户安全感的关键。
(选自《经济日报》2017.1.13,有删改)
( 1 ) 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时间 |
2018年10月22日 |
地点 |
龙港 |
采访对象 |
龙港初中学生 |
采访方式 |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
需要的器材 |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 |
采访目的 |
了解龙港初中学生“网络支付焦虑”的情况 |
采访的主要问题(问题至少2个) |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题目。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⑩C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翻捡行囊时我们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上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则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请以“伴我远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准确,思想健康;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我们还可以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请以“我的青春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