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安福县洲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传统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对联是活的文化遗产,讲求词性相同、结构相称、平仄相谐。
D: 欧阳修,号醉翁,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默寡言 凌乱 见异思迁 怅然
B: 畏罪潜逃 蜷伏 大相径庭 虐待
C: 骇人听闻 驰骋 随声附和 帐蓬
D: 灵机一动 蓬勃 杞人忧天 庇护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 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摇摆不定--被逼堕落”。
7、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 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 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 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皱(zhě) 眩(yūn) 诚(qián) 敷衍责(sè)
B: 骨(hái) 纠(gé) 发(xiào) 级而上(shè)
C: 劫(nàn) 障(píng) 强(jué) 高和寡(qǔ)
D: 梁(jǐ) 理(chǔ) 迁(xǐ) 状病毒(guàn)
9、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晴朗的夜空,群星灿烂,绘成了幅星星的世界。
B: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C: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10、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 , 把大家的百倍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帝国故意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班文部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诗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 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许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效法 ⑦师:学习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④下车引之 引:

( 2 )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驱之别院。
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邑八景之一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4 )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 5 )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像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像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②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③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

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④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⑤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 1 )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移种苦楝树苗的经历?

( 2 )文中第⑤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 1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B: 选文第①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三种感官来写景。
C: 第二段的“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D: 《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
B: 第一段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化具体为无形,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增强语势,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
C: 第四段写出了雷公岩地形的陡、窄、险的特点。
D: 第六段写了更远的、更陡的路还在后面,表现出翻越之艰,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 3 )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片叶子都散发着生命的光芒。人也一样,辛苦慈爱的父母,博学善诱的师长,共同成长的伙伴,默默无闻的陌生人……他们都有自己生命的闪光点。请用你智慧的双眼,将你的所遇定格成美丽的画面。

请以“ 的你光彩照人”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