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科学说明的真理。 B: 本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C: 作者对沙漠里的一些怪异现象的解释,都是经过自己经过科学的检验得到的正确结论,决不是想当然、凭空捏造出来的解释。 D: 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B: 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 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 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当践行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B: 通过唱古诗或吟诵古诗活动,让同学们可以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 C: 演讲稿可以使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D: 中国文化崇尚“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
5、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中国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 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奋斗才可以实现。 B: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才开始妇孺皆知。 D: 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粮食丰收,库存充足,使中国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B: “演员‘限薪令’”终于落地,这有助于社会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 C: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家乡是南平市浦城县人。 D: 中国医疗专家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协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顺利完成援助任务。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描摹(mó) 侮辱(wū) 朔(shuò)方 深恶痛疾(è) C: 稽(qǐ)首 庶(shù)出 诘(jié)责 广袤无垠(mào) D: 彷徨(fáng) 鞭挞(tà) 胆怯(què) 长吁短叹(xū) |
8、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B: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在昆明火车站惨无人道的屠杀,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会为此义愤填膺 , 极力谴责。 C: 我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现场学生忍俊不禁地笑了。 D: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 , 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
9、 | 下列语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光粼粼”“心潮澎湃”“朝花夕拾”“巨浪翻滚”都是主谓短语。B: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句子主语是“阿里山”。 C: 卑微的孔乙己不能和高贵的他们愉快地谈天。主干是:孔乙己能谈天。 D: 微微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在山腰上”是谓语。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B: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 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 D: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②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多)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枝(长枝) D: 亭亭净植(种植) ( 2 )下列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 无丝竹之乱耳 C: 何陋之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为何“压不住火”
①近日,《新周刊》杂志一篇“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的封面文章,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国人“烦躁情绪”的大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愤怒”确实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常态。
②在一项各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间调查中,德国人为60秒,英国人为45秒,美国人为40秒,中国人最低,只有15秒。有数据统计,60%的开车者,都会因为等红灯、加塞等事情产生愤怒情绪,其中10%的人,甚至可被确诊为“愤怒症”。不止中国人,“压不住火”其实成了全球人的困扰。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需要接受“愤怒管理”的课程调养。到了购物旺季,国外商场甚至不得不动用愤怒管理专家来安抚那些暴脾气的客户。
③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④“向来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破碎,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⑤“愤怒的‘怒’字,拆开来就是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说明在你生气时,心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了。”王国荣说,很多人在“气得要命”时,感觉就像是有拳头在捶打自己的胸口。事实上,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陕西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天布对此也表示:“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⑥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还具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由此,爱尔马甚至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他认为,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病。
⑦除影响健康外,怒火还会使人的判断力降到零点,并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美国杜克大学博士莱德福德•威廉姆斯花费毕生精力写出了畅销书《愤怒杀手》。他表示,负面情绪可能伤害工作和家庭关系,从而导致丧失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心。当我们在愤怒的情况下,会自以为是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我们看起来无比愚蠢。”
初登泰山
①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②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
③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
④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常对我讲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照片,上面是1922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髻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⑤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⑥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⑦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净,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还有一种刚刚砍伐的碧绿的竹杖修长挺直,十分可爱。姥姥多次提到斗母宫的青竹杖,可惜姥姥已不在世,不然我一定会带给她一根。
⑧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我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⑨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位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润,上十八盘。
⑩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隆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⑪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⑫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⑬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⑭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 1 )文中提到了姥姥曾给“我”讲过的哪些有关泰山的故事?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 3 )作者在22岁之前并未登过泰山,但在文中却说“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其原因有哪些?要求:①请以书信的形式作文。②全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