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修改: 生长着无数的白桦,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C: 修改: 浓阴蔽日,无数的白桦生长着,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D: 修改: 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无数的白桦生长着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B: 如果我们犯错了,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我们。 C: 五一假期,我们去爬了云台山,累得筋疲力尽。 D: 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夸奖自己。 |
3、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比如 以及 也 也 C: 不论 或是 都 都 D: 比如 以及 都 都 |
4、 | 以下对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他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C: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的奴仆。 D: 《水浒传》中的武松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终被逼上梁山。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斗杀西门庆、误入白虎堂、血溅鸳鸯楼。 |
5、 |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蔚然而深秀 B: 溪深而鱼肥 C: 泉香而酒洌 D: 而不知人之乐 |
6、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áo) 安详 矫揉造作(jiǎo) 海市蜃楼 B: 眼眶(kuāng) 豢养 目眩神速(xuàn) 坦荡如坻 C: 着落(zhuó) 游弋 吹毛求疵(cì) 姗姗来迟 D: 虐待(nuè) 缄默 骂骂咧咧(liē) 鞠躬尽瘁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 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 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个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 B: 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教师在节日当天,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C: 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作为“书橱”,也有人把他们称作“书迷”、“书虫”、“书呆子”。 D: 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
9、 |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 儿女:指家中的年轻人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家庭聚会 C: 人皆吊之 吊 : 安慰 D: 死者十九 十九:十九个人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屑(xiè) 媵人(yìng) 缊袍敝衣(yùn) B: 缟素(gǎ0) 烨然(yè) 德隆望尊(lóng) C: 怫然(fó) 容臭(chòu) 负箧曳屣(qiè) D: 绮绣(qǐ) 皲裂(jūn) 衡阳雁去(héng)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阅读 画舫斋记 [宋]欧阳修 予至滑①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奧,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②,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③哉?矧④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廩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欺,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⑤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九) [注释]①滑:滑州,今河南滑县。②蝤翠(qiúzú) 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 (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反以舟名之 饱廪食而安署居 B: 顾视前后凡舟之人 顾野有麦场 C: 其虛室之疏以达 犹以舟名其斋 D: 顾予诚有所未暇 帝感其诚 ( 3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居室的形状、构造,室外的景色及人在居室内休憩、观赏景物所产生的感受等方面,写出了居室的特点。 B: 作者一方面为能保全性命、安居滑州而自慰,一方面又为忆起昔日不幸遭遇而惊悸,因而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 C: 作者回忆因遭贬而辗转、挣扎于江湖之间的艰难经历,由此深感仕途的风浪如同自然界的风浪一样险恶无常。 D: 作者写了古代隐者远离江湖的志趣及他们泛舟江上、一日千里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的向往和退隐的决心。 ( 4 )同样写到“乐”,本文“则舟之行岂不乐哉”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内涵一样吗?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并回答问题: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似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摘自《读者》2008年第5期)
( 1 )“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品读下文,作者都从“那一响”中读懂了哪些人?( 2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学问和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 。
没有每一棵树的成长,哪来一座森林的雄壮:没有每一朵花的开放,哪来森林的芬芳:一棵树应该融入森林,森林应该接纳每一棵树。一棵树要想能够融入森林,自己也必须努,不断地自我完善,只有参天才能不被森林淹没。
读了以上这段话,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分享你的收获。可以讲述身边故事,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