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迁西县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shū) 跄(1àng) 面(huò) 步履跚(pán)
B: 耀(xuàn) 执 (zhuó) 菜 (hūn) 揄(yé)
C: 防(dī) 魁(wú) 酿(yùn) 奄一息(yān)
D: 静(mò) 怜(mĭn) 吸(yŭn) 然(mù)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的长篇小说《变色龙》就是他的作品。
B: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杰作。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加大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B: “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C: 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4、对划线字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恐前后受其(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 止增耳(笑料)
B: 少时,一狼径去(离开) 目似瞑,意甚(得意)
C: 禽兽之变诈手段几何哉(变花样) 狼不敢(上前来)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水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水城梦”。
B: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C: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D: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6、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使/出 锢/情不自 亲密无/不容发
B: 粗/然/然不动 吹毛求/睚必报
C: 旺/首/无之谈 见异思/陌交通
D: 括/灌 耀/头晕目 方兴未/自怨自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C: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镇康南伞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
B: 近年来,网络诈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
C: 读书除了能应对考试、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外,还对你的身体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D: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被寄予厚望的西班牙国家队被东道主淘汰出局,表现可谓差强人意
9、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蜡梅无妨蜈蚣
B: 影写佣肿绣像
C: 倜傥和蔼规则
D: 怪哉方正斑蟊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 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 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舟行夜泊

权德舆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 1 )全诗景物描写渲染了________氛围,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两个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 2 )全诗色调灰暗,唯有末句中“晴月”一词呈现亮色,请分析此词的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命驾将野 (前往)
B: 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 明白 )
C: 乃往,身自之 ( 罢免 )
D: 文侯怒,任座出 ( 快走 )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韩借师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三晋
B: 克之,以封子击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文侯应亦然 呼尔而与 , 行道之人弗受 。
D: 使翟璜召任座反之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 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 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 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忽略》一文,回答问题。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 1 )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 2 )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作者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

( 3 )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憧憬→________→补偿→________

( 4 )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

( 5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孩子,现在让你对母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从这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 1 )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2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 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 4 )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 5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作文题目:在 中飞翔
要求:①补充完整上面的作文题目,如填写“风雨”、“爱的天空” “名人世界”“梦”……;②文体自选(诗歌20行以上);③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⑤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