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涉县光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dì)结 深(zhàn) 沟(hè) 动作(xián)熟
B: 职(xùn) 起(luò) 鄙(bǒ) 毫不气(lěi)
C: (dì)听 (xiā)浪 摇(zhuài) 轻怕重(zhān)
D: (luò)印 采(jiāo) (zǐ)归 (jīn)持
2、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 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3、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梁(dòng) 干(gù) 塌(tān)
B: 拦(zhē〕 呼(xiào) 隙(féng)
C: 溜(da) 坑(chuō) 微(báo)
D: 劳(chóu) 看(zhà) 鲜(nèn)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C: 秋天的腾冲,是最美的季节。
D: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
5、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jí)门 持兵(jī) 按(pèi)徐行
B: 介(zhóu) (góu)弓弩 不得驱(chí)
C: (jiē)乎 军(bà)上 天子之(zhāo)
D: 都(wèi) 袭而(lǔ) (rǎng)者霸上
6、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接伴而行 络绎不绝 轰鸣作响 辚辚前进
B: 白云缭绕 轻歌曼舞 形如塔塘 纷至沓来
C: 交相辉映 色彩斑斓 非他莫属 一如既往
D: 瞬息万变 和颜悦色 名幅其实 酒气醺醺
8、

下列没有围绕画线句论述的一句是( )
学习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

A: 古语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 “水滴”和“绳锯”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经常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滴”,去“锯”,最终会收到“石穿”“木断”的效果。我们学习上要打好基础,也必须有这种精神。
C: “满招损,谦受益”,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D: 只要坚持不懈地下功夫,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基础是一定可以打得坚实的。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发表著名的抗议信,怒斥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
C: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他向后主刘禅写的一篇表文。文中表达了追念先帝尽忠陛下的无限深情。
D: 《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0、对《望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B: “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运用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D: 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登上泰山,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1 )本诗前两句中“ ________ ”一字写出了友人的离去,“________ ”一字暗示行舟速度之快。

(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远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 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少
C: 每之,足苦踬焉 履:踩
D: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 语:告诉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 丹之爱,宜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 命童子取土平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4 )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 5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或者大门外的一堵装饰性墙壁。由于出入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因此影壁又称“照壁”;又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肃敬”之墙,也曾被称为“萧墙”。 作为附属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出现早、式样多,成为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
②在陕西省的西周一建筑遗址中,有一座影壁残迹,东西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影壁。这说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影壁。从材质上说,影壁可以分为砖影壁、石影壁、琉璃影壁和木影壁等几种,样式也随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貌。
③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影壁之所以能够固化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需要。
④从务实的角度说,中国传统建筑一贯讲究内敛性、私密性与防御性的建筑原则:“家,居也”,“户,防也”。以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其特点是,院落四面皆有墙壁,墙壁之上不设窗子,家人的活动均在院墙内进行,仅有日启夜闭的大门与外面相通。如果大门开启,门外的行人很容易窥探到庭院内的活动,因此,影壁便担纲起了防人窥探、以别内外的务实之用。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冬季,影壁还能阻断院外的大风,御抵院外的寒气。
⑤从审美角度讲,影壁又有借门外之地界定建筑空间、突出门庭气势、传递美好期盼的作用。官署、庙观大门前设有影壁,则愈显森严、肃穆。典型者如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前的九龙壁,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总长29.4米,总高3.5米,巨大的壁身上装饰有九条巨龙。九条巨龙姿态各异,盘身展爪,既华贵又威严,把皇家的气派彰显得淋漓尽致。居民建筑的影壁也不例外,在水磨青砖砌成的墙面上,或装点以吉祥花卉,或雕饰以“福”、“寿”、“鸿喜”、“纳福吉祥”、“开门见喜”等吉祥字样,在营造居所祥和氛围的同时,也充满了美好的寄寓。

( 1 )从全文看,说一说文章②③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理由。

( 2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印证了文章中的什么内容,为什么?
【材料】
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影壁 中心是1.9米见方的砖面,上有精工雕刻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每个寿字各具形态,有百种象征意义,可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集大成。百寿图照 壁顶上刻有万字拐“万字不到头”,与下面百寿图结合在一起。影壁两旁是一副对联,上联“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蓄道德而能文章”,上面的横额“履 和”①。 这幅对联一语道出乔家的经商理念。
【注】①[履]履行。[和]和谐、和睦、和气。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远行的苹果

任随平

①文化广场上,满载苹果的四辆大货车同时启动,送行村民的欢呼声霎时间充满广场——全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

②目送车辆出村后,村民们再次回到文化广场。驻村干部刘站长紧紧握住村主任六叔的手,对中湾村苹果走向国外表示祝贺。六叔转身向广场村民代表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那一刻,我看到六叔眸中满含泪花。我知道,这泪花中最为硕大晶莹的一颗,当属广大村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这财富里,有汗水,有辛劳,也有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

③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年土地包产到户,土地贫瘠,父亲弟兄六人一年辛苦劳作后仍是生活拮据。我四岁那年,父亲弟兄六人经过商议,共同承包村里十亩山地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分户劳作。那年中秋节,父亲从山上带回一黄挎包“国光”苹果,我们一家人就着昏黄灯光分食苹果。我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父亲看着我们,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要改变贫穷,还是要从想法开始,这不,刚刚承包了果园,孩子们就能吃到新鲜苹果了,秋后,苹果卖了还能有个好收成!”那一晚,整个屋子始终飘荡着苹果馨香,似乎每一缕游动的空气送过来的都是芬芳和甜蜜。

④那一年,苹果成熟,满园飘香却增添了父亲他们的愁眉。一百多公里的羊肠山道,蜿蜒曲折,龙卷蛇形,加上那段时间阴雨绵绵,拖拉机到不了果园,附近镇子上的果商没法运输收购。父亲弟兄几个只能每天晨起采摘两架子车,艰难地行走在弯弯曲曲、陡峭无比的山路上,人力运送到镇子上去卖。无尽缠绵的雨水把崎岖的山路拨弄得更是险象环生。好几处弹石路段被雨水冲毁,层出不穷的滑坡常常会阻断道路,阻塞交通。但父亲他们每天就这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如蚂蚁搬家,把苹果输送出山村。最终,我家换取了七百五十元的“天价”收入。

⑤后来,看到父亲几人尝到苹果种植的甜头,有村民也开始零星栽植苹果树,没几年,苹果开始挂果,多多少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上世纪末,政府经过多方勘测论证,决定在全县推广苹果连片种植,山东烟台的红富士种苗来到村里,覆膜、修剪培训费用由政府投资,村民们喜出望外,劲头十足,因为切切实实走上一条致富之路。近几年,村级道路由国家投资全部硬化,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每年深秋时节,苹果成熟,尤其是“国光”苹果经霜而红,一颗颗似羞红了脸,于繁茂的绿叶间躲躲闪闪,果香溢满园。

⑥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套袋,深秋采摘,冬闲时节培训学习,苹果种植管理走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之路;政府牵头,村级合作,果农与果商定价,苹果销售走出一条水到渠成的销售之路。而今,苹果已成为甘肃静宁农民创收的一张标签。每当春日暖风和煦,徜徉在静宁大地的每一处山野,仿若置身辽阔的苹果花海,清幽而淡雅,馨香染肺腑,洁白的苹果花犹如舞动双翅的蝴蝶,蹁跹而舞,令人遐思万千。

⑦秋风劲吹,每一枚果叶都带了浓浓秋阳温暖的问候,飒飒而落,像一枚枚熟透了的金币,落在大地怀抱里,亦落在父老乡亲融融的胸襟里。明春,必将花香馥郁。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9日;有删改)

( 1 )为什么中湾村村主任六叔“眸中满含泪花”?
( 2 )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

②馨香染肺腑。

( 4 )文章末尾写“明春,必将花香馥郁。”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子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一)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囊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耳边响起_________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