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笼罩/囚笼 盛开/盛饭 禁止/忍俊不禁 B: 绽开/沉淀 遗憾/震撼 苍穹/仙露琼浆 C: 花苞/苞谷 嚷嚷/喧嚷 挑逗/挑三拣四 D: 船桨/琼浆 伫立/贮蓄 玲珑/瘦骨伶仃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翌日(yì) 归省(xǐng) 拾级而上(shè) 大煞风景(shā) B: 褶皱(zhě) 翩然(piān) 缄默不语(jiān) 戛然而止(jiá) C: 汩汩(gǔ) 襁褓(qiáng) 噤若寒蝉(jīn) 风雪载途(zài) D: 羁绊(jī) 亢奋(kàng) 蓦然回首(mò) 怒不可遏(è)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lénɡ)镜 稀疏(sū) 确凿(záo) 窠(gē)巢 B: 攲(jī)斜 侍(shì)弄 绽(zhàn)开 攒(cuán)成 C: 粗犷(guǎng) 看(kān)护 譬(pì)如 论(lún)语 D: 倜傥(dǎng) 霎(shà)时 莅(lì)临 蝉蜕(tuì) |
4、 | 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B: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当代作家 D: 《论读书》——————— 朱苏进—当代作家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B: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C: 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记录下来的文字,仅印刷出来的就大约有400页左右。 |
6、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学校见”是偏正式短语,“留在心里”是补充式短语 ,“明天教师节”是主谓式短语。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判断全部正确。 C: 她不仅爱诗,而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解说: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解说:这一句标语上下衔接,语意连贯。 |
7、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系(gān) 勾当(gōu) 谮害(zèn) 恃才放旷(shì) B: 瞋视(chēn) 绰刀(chāo) 行事(háng) 诲人不倦(huì) C: 逞辨(chěng) 腻烦(nì) 佯装(yáng) 精血诚聚(jù) D: 省得(shěng) 庖官(páo) 星宿(xiù) 面面厮觑(qù) |
8、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味同嚼蜡! B: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尽力帮助,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C: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要吹毛求疵。 D: 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
10、 | 阅读下面语段,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风是有姿势的, ,在清风拂过的时候,展现的是风的姿势;阳光也应该是有姿势的吧, ; 我在想,生命是有形状的,爱又应该是什么姿势呢? 。 ①是拥抱,是亲吻,还是化蝶后的翩翩飞舞②弯腰的柳树,荡漾的水面③向阳花就是它明媚的形体语言 A: ①②③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短文《南方多没人》 ,完成各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③;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③掌握潜水的规律(方法)。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日与水居也 (________ ) ②见舟而畏之 ( ________) ③未有不溺者 (________ ) ④故北方之勇者( ________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舟而畏之 A: 何陋之有(《陋室铭》)B: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 君子之行(《诫子书》) D: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故 凡 不 学 而 务 求 其 道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夫没者岂苟然哉? ②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 5 )通过这则文言短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大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羞.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⑦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⑧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要求:①文中不要泄露自己的信息。②字数:600 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