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安福县职业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 《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专题片拍得惟妙惟肖 , 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公里。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 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我市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提高。
B: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上海自贸区的创立,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有助于促进贸易活动。
D: 随着盐城建军路地下商业街的开业,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4、下列划线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石jié洪波起yōng行舟绿水前lǜ
B: 辛弃jí惊起一滩鸥lù路转溪头忽xiàn
C: 之nì我旧时裳zhuó赏百千强cì
D: 山胡骑yān吾一瓶一足矣bō有常哉qǐ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届/答 慰/杯盘狼/敷塞责 差不齐/古柏
B: 收/眼 号/心胸狭/众口金 韬光养/人不倦
C: 脱/庇/封妻期/久不归 博闻强/老马
D: 警/笑/泥难行 问/暴天物 以身国/私枉法
6、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_______(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 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_______(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
C: 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_______(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 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_______(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
7、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主管部门必须防范意识增强,防止煤矿爆炸事故不再发生。 删去“不”。
B: 《欢乐颂》讲述了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共同成长。 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C: 他总是从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流畅干练的语言评说当前新闻热点。 将“干练”改成“简练”。
D: 这位普通农民简单的几句话深刻蕴含道理。 将“深刻”和“蕴含”互换位置。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朝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①直对相知的友人②婉转的和风细雨

③面对面的激烈争辩④寥寥的片言只语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约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10、下面句子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问题就在这儿;他不是钦差,也不是大员。
B: 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1992年开始实施。
C: 我……我拉不动。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咳)——靠不住了。
D: 那时候我多么爱那些小猫儿呀!小白兔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请结合画线句,描绘出卖炭翁的外貌。
( 2 )围绕着卖炭翁的“卖炭”,诗歌写了哪三个层次的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群臣莫________ ③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

②虎百兽而食之________ ④虎以为________

( 2 )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3 )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江一对楚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应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⑬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
B: 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
D: 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 2 )从⑦-⑬自然段来看,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
( 3 )⑤⑥两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 4 )根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下面信息整合任务。

(链接)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其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________能力,使体温或体液酸碱度处于________状态。不同之处是:“黄金体温”有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原理支撑。“酸碱体质”的说法却缺乏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原来我从未被忽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符合要求;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